提高老年人数字素养 共享数字生活便利

发布时间:2025-05-0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朱 杰    

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对加强和改进老龄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普及提升公民数字素养,帮助老年人共享数字生活。在数字中国建设中,要让老年人参与各类数字生活服务活动,更好地理解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与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系。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江苏实践,必须努力提升老年人数字生活质量,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聚焦生活质量,重视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

数字素养被视为数字时代的基本技能,借助信息技术改善健康、参与活动及获得社会保障,是实践积极老龄观的重要路径。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是评估老年人数字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据。当前,提升老年人的数字素养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例如,2022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是面向老年人和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数字技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社会数字化是交叉进行的两大进程。互联网不断深入老年人生活,但老年人仍存在数字融入困难或数字不平等等困境,同时面临网络诈骗陷阱。我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水平调查报告(2024)》指出,六成以上公民有初级及以上数字素养与技能,其中6069岁年龄段人群初级及以上水平占比为36.22%,老年人群的数字素养明显低于总体水平。加强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是践行积极老龄观、畅享数智红利的现实要求和应有之义,以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提升数字生活质量,是数字时代深化老龄工作的重要抓手。

激发主体能力,构建开放共享智能学习平台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教育数字化手段能够创建灵活、丰富和交互式的学习场景,弥补线下老年教育资源的不足。构建开放的数字素养教育平台,能使一些受制于时间、费用、交通等障碍的老年人获得学习机会,让终身学习无围墙。目前,依托国家老年大学建设的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已汇聚丰富的课程资源。2020年,江苏建成支撑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全省老年学习资源库。近年来,江苏省教育厅还组织认定数批省级老年教育学习资源库子库项目。资源库及子库依托江苏学习在线等数字化平台集成并开放共享,通过线上学习,提高老年人的数字素养与技能。促进数字社会的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把老年人作用发挥好。面向老年群体推进教育数字化,应根据老年人学习特点和规律,结合老年人数字素养的普遍水平,持续加以改造和完善,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升老年教育课程质量。随着大数据、算力算法的进步,人工智能(AI)技术可以适应不同老年群体需求。应深化AI辅助老年人学习,形成个性化、多样化、实用化的数字素养教育方案,将AI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选课教学、课外交流、生活帮扶等项目环节,为老年人提供更方便灵活的伴随式学习支持,打造虚实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

凝聚全民共识,争取多元主体共建广泛支持

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顺应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形成多元协作的教育模式。从2021年起,江苏连续将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专项普及培训工程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并投入专项资金,重点针对预约挂号、手机支付、网约车、微信聊天等场景,开设基础性、适宜性课程,切实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运用智能技术难题。老年大学、图书馆等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多层级、广覆盖的数字素养教育,扎实推进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发挥基地科普育人、素养教育和技能培训等功能。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感,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适老产品和养老服务企业联合打造集成供应商,提供智能产品+信息平台+优质服务系统解决方案,开展形式多样的助老服务活动。社区可整合多方力量,协同老年大学、高校开展家门口的数字素养教育活动,邀请企业进社区,开展智能养老等科技产品的宣传体验及展览展示,让老年人切身感受数字生活的便利,提升数字素养教育的质效。增强青少年与老年人的代际学习与互动,通过数字反哺,努力消融数字代际鸿沟。基于老年群体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及生理心理特点等,子代要主动关心长辈在学习、运用数字技术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注重给予尊重、肯定、鼓励等情感反哺,助力长辈提升数字素养,使其能够顺利享受数字生活。在呼吁代际反哺的同时,鼓励老年人之间相互支持,发挥朋辈群体间互帮互助效应。

构建系统框架,加大数字技术适老化制度供给

健全以老年人数字权利为核心的法规体系,夯实法治基础,建立老年人数字生活质量实现的保障机制。《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要求各级政府采取措施,推动兼顾老年人需要的智慧社会建设。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建立终身学习制度,推动信息技术融入老年学习全过程,为激发其主体性、提升数字素养提供法治保障。江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老年学习的决定》,使江苏成为全国首个以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形式促进老年学习的省份。出台数字适老化战略规划及配套政策,将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的顶层设计全面融入数字适老化理念,构建数字素养教育培训政策支持体系,完善实施细则,优化环境型、供给型、需求型等政策工具结构,建立协同治理政策体系。完善适老化技术的标准体系,结合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降低老年人学习成本,从技术源头扫除提升数字生活质量的障碍。近年来,省市场监管局推动省内有关社会团体发布《老年人智能服务应用标准》等团体标准,在完善数字技术适老化发展技术标准上作出探索,持续推动社会团体、企业制定实施数字技术适老化相关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支持企事业单位参与数字技术适老化相关国家标准制定工作。

(作者系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