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四种角色” 夯实社会治理根基

发布时间:2025-05-0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骆四清    

有效的社会治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淮安市委社会工作部深刻认识新形势、新要求和新特点,将社会工作放在社会治理大局统筹谋划,在当好四种角色中履职尽责,切实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完善各项机制,当好社会治理的组织者充分发挥好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作用,组织好各种资源齐抓共治,激活社会治理一池春水进一步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依托已经成立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淮安明确85条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具体措施,村(社区)出具证明事项同比减少50%以上;制定村居报告、镇街吹哨、部门报到九条措施,群众评价满意率达98%,初步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已有的两新工委上下沟通机制和行业党委横向管理机制作用,完善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双审双培制度,严格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党组织负责人审查和党组织书记、党建指导员培育。健全落实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双有比例从95%提升至100%、行业协会商会党组织覆盖率从87%提升至100%。定期组织成员单位协商议事,牵头组织开展满淮关爱凝聚新就业群体行动,切实解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困难问题。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指导支持信访部门依托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统筹社会治理成员单位、各方主体资源,定期研究解决信访工作机制运转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请党委政府定期研究信访工作,推动深入开展党政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一线三包活动,督促党政领导包案化解疑难问题。推行初次信访主要领导签批、法治审查、双重审核、当面送达四项制度,推动各级主体依法履职,形成各级各部门重视信访工作、解决信访问题的良好氛围。

统筹多方资源,当好矛盾隐患的发现者以村(社区)为主阵地,统筹更多资源扎根基层、下沉一线,将各类矛盾隐患排出来、化解好,有效夯实社会治理根基。深入开展源头排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工作重心下沉到矛盾隐患的初发点,在镇(街道)和村(社区)推行一室三员(评议调解室、网格排查员、评议调解员、信访帮办员)机制,发动村(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力量,形成矛盾排查一张网,在源头排查和调处矛盾纠纷,及时疏导群众情绪,推动群众诉求在当地反映、问题在当地解决、矛盾在当地化解。广泛开展行业排查。新就业群体工作形式新、工作范畴广,涉及快递、网约配送、货车运输、网络直播等领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权益维护、生活保障等方面的矛盾隐患逐渐显现。淮安始终高度重视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工作,推进爱骑日工作制度化、品牌化,定期收集、及时处理新就业群体利益诉求。针对新就业群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今年着力推进新就业群体全域友好场景建设,通过建设淮新驿站、法律援助工作站、心理健康服务指导站,在新就业群体身边倾听呼声、发现隐患,及时解决。组织开展联动排查。社会工作点多线长、面广量大,既要动员党政机关、基层单位开展矛盾排查,还要动员社会热心人士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充分发挥他们深入群众的优势,及时反馈矛盾隐患纠纷、社会热点问题,推动各级各部门更有针对性做好化解工作。淮安建立奖励积分等配套机制,积极引导社会热心人士担当兼职网格员,发挥社情民意信息员、安全隐患巡查员、食品安全监督员、文明交通引导员、政策法规宣传员重要作用,推动解决各类矛盾隐患。清江浦区在招聘社区工作者时,面向兼职网格员专门设置岗位,充分激发了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畅通诉求渠道,当好群众权益的维护者充分搭建好社情民意的连心桥,推动各级各部门更快回应诉求、更好解决问题。构建立体式投诉通道。深入开展党政领导一线三包活动,市级党政领导每季度、县(区)党政领导每月到挂包地区、分管部门开展一次接访活动,推动事心双解、人员稳定。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进一步拓展网上信访服务外延,形成信访网上投、事项网上办、结果网上评、问题网上督的信访服务新模式。高质效办理初次信访。将初信初访治理作为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突破口,制定专项治理15条措施和考核计分规则,明确初信初访办理转送交办、责任落实、接访见面、意见审核、跟踪回访、溯源倒查六道关口,定期通报不规范典型案例,推动一次性化解率持续保持在上升通道。开展多元化建议征集。认真落实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管理办法和地方标准,每年一个主题持续开展有奖人民建议征集活动,定期开展优秀建议评比表彰,充分激发群众参政议政热情。邀请聘请更多社会贤达、专家学者参与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切实加强人民建议征集员队伍专业化、知识化建设。联合相关部门围绕中心工作和舆情热点,定向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形成有深度、有内涵的专题建议。加强人民建议办理,件件跟踪、件件落实,确保人民建议按期办结反馈率达100%

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当好服务群众的推动者齐心协力做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形成力量共建、社会共治、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提效推动“100+”服务。创新实施基层治理100+行动,组织非公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志愿服务组织、新就业群体、两代表一委员三官一律百姓名嘴、卫生健康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等力量,下沉到全市所有社区和软弱涣散党组织所在村、经济薄弱村、法治薄弱村、基层治理薄弱村等重点村,组建服务队伍,摸排群众在信访矛盾化解、重点人群关心关爱、科教文卫体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开展点单式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加多元、更有温度的社会服务。提质推进志愿服务。推进淮安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建设26条措施落地落实,实施古运传爱  志愿淮安三年行动,重点实施邻里守望·帮帮邻”“六个同行·绿动淮安”“应急互助·安企护淮”“安老淮上·银龄服务等精品志愿服务,结合学雷锋日、国际志愿者日等重要时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按照一点两线的要求,在强化市县两级志愿服务枢纽型服务组织建设、支持志愿服务联合会实体化运行的基础上,一方面强化3A级及以上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建设,牵头开展专业志愿服务;另一方面鼓励支持村(社区)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就地开展志愿服务。提优开展社区服务。上线淮安智慧社区平台,为群众提供不见面证明事项办理、社区公开议事、服务供需对接、点亮微心愿等线上服务。组织实施微光聚爱  服务暖淮民生微实事行动,形成社区书记直通车10个民生微实事项目清单,链接社会组织、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主体,统筹建立资金池,为群众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微服务,切实把群众关心关注的微小实事办到位。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