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催生古城发展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05-0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张 伟    

广陵古城是扬州的传统文化中心,不仅承载着扬州古代文明的厚重历史,更是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重要载体,还是孕育创新精神、海纳创业人才的沃土。随着古城保护更新的深入推进,古城人气商气不断集聚,空间载体持续拓展,亟须引入新业态,使其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创意产业作为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凭借其独特的产业价值取向、广泛的覆盖领域和快速的成长方式,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发展创意产业,不仅能保护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还能为古城注入新活力,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

国内外创意产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从全球看,欧美在历史建筑和工业遗址改造中嵌入创意产业,既吸睛吸金美国纽约苏荷区,由老工业基地改造而来,占地不足0.17平方公里,凭借宽敞的仓库空间、优秀的自然采光以及低廉的房租,吸引全纽约30%以上的艺术家在此集聚,画廊多达70余家,成为到纽约旅游的必到之处。英国伦敦西区,在1.6平方公里范围内,聚集了40多家剧院,与纽约百老汇并称世界两大戏剧中心,不仅是戏剧爱好者的天堂,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地。

从国内看,得益于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国货崛起等因素,创意产业得以规模化发展。北京郎园Station,采取文化驱动、运营前置、边改造边招商边运营策略,引入100多家企业,涵盖复合式剧场、创新办公、综合文化IP场景体验等业态,每年推出300场以上的文化主题活动,聚集了300多家影视机构、100多个影视制作和商业摄影棚,产业集聚规模在国内遥遥领先。广东羊城创意产业园,以发展数字文化产业为目标,采用数字+N”“创投+孵化运营模式,集聚了音乐直播、游戏动漫、文化创意等超190家企业入驻。

从省内看,创意产业助推人文与经济互促并进。苏州积极推动古城文化+科技+产业+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数字创意和高技术服务产业创新集群,已有18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吸引了近千家企业入驻,27处古建老宅成为企业总部、精品酒店、文化空间。南京引入纽约硅巷模式,推动科创回归都市,打造了一大批精品创意产业园。其中南京国创园由百年工业遗址转为创客家园和旅游景点,集聚了100多家创意企业,呈现出建筑与环境、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吸引大批市民游客休闲打卡。无锡实施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吸引亿航智能、空天科技、百度等海内外重点企业在清名桥街区设立总部或分部。

纵观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成功的背后都折射出共性特点:一是把产业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里。无论是纽约、伦敦的工业锈带,还是北京、广州的历史遗存,抑或是苏州、无锡的古建老宅,在当地运营团队的精心策划下,导入创意产业,都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当地的创业高地、打卡胜地。二是将创意浸润于精巧的空间设计中。从建筑风貌与周边环境的有机融合,到内部空间与企业需求的完美匹配,再到显性标识与文化内核的相得益彰,处处都体现着开放、绿色、共享的理念,让每一个创业者都舒心愉悦、每一个参观者都驻足流连,成为城市的靓丽风景线、人们的精神家园。

广陵古城具备发展创意产业的天然优势和现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点赞扬州是个好地方,提到特别是文明、文化、历史古城,在全国都很有分量。广陵古城承载着扬州的繁华与荣耀,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具备发展创意产业的优势和基础。

古城丰厚的文化基因,能够激发创意灵感。每条街巷皆有故事。古城拥有传统街巷300多条、8.5万原住民,无论是各具特色的四大历史文化街区,还是深藏着许多名人轶事、趣闻典故的市井小巷,都值得人们去挖掘创作。每位名人皆有风骨。从李白、欧阳修在此留下千古名篇、开文化新风,到扬州八怪勇于创新、独树一帜,再到阮元、朱自清的家风与气节,众多名人的精神风骨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文化财富和创作源泉。每项技艺皆有传承。淮扬美食、扬州园林以及剪纸、漆器、清曲等102个非遗项目,至今在古城都有活态呈现,让扬州频频C位出镜、火爆出圈。

古城富集的载体空间,能够承载创新资源。文博场所星罗棋布。现存各类文保单位166处,梅花书院、广陵有盐街区、新苏北电影院已开放运营,中国诗词博物馆扬州馆正在筹建,绿杨旅社、刘庄片区不久将面向市场招租推介。公房民居面广量大。48万平方米的公房资源、800多处传统民居都是潜在的承载空间,公房目前累计修缮30万平方米,正面向市场推行全球合伙人计划。特色园区稳步发展。古城有不少老学校、老厂房、老医院、老科研院所,具备改造成特色园区的空间条件,如由原广陵小学旧址改造而成的广陵有盐成为网红打卡地、由旧厂房改造的设计瑰谷创成省级众创空间等,为古城带来更多创新流量。

古城完善的服务保障,能够满足创客诉求。从区位优势看,古城位于城市核心区,路网交汇、水网环绕,既有链接外部的大循环,也有畅通内里的微血管,古城微巴、共享单车等多种选择让这里畅行自由。从公共服务配套看,扬州最好的医疗教育资源集中于此,扬州三把刀文化核心体验区就在古城,富春”“冶春23家老字号以及数不胜数的地道小吃,让这里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从政策供给看,连续11年实施广聚英才计划,出台人才新政12,每年设立不低于1亿元的扶持资金池,对创新创业团队和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全力满足子女上学、住房保障、医疗保健等人才需求,让人与城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发展创意产业打造古城复兴新样板

发展创意产业是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其本质是新质生产力与宜居城市、人本理念的和谐共生。只有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才能加快打造古城复兴的新样板。

在融合发展中推动产业焕新。古城创新发展不是忽视甚至放弃文旅、商贸等传统产业,而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在守正创新中推动产业焕新。一是精准规划定位。结合古城现有产业基础,聘请专业机构、专家团队,在行业竞调、市场研判、周边比对的基础上,围绕科创文创大方向,聚焦总部经济、税源经济、流量经济等重点领域,抓紧制定古城产业规划,找准细分领域深耕,实现错位发展。二是深化改革赋能。顺应招商新政,发挥政府市场两只手作用,实行一个产业、一支基金、一套政策、一帮团队四个一推进机制,探索设立古城产业创投基金,以投代补提高项目落地、产业扶持效率,充分发挥产投基金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以国企改革为突破,整合市区开发建设力量,组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集团,统筹推进平台搭建、产业招引、人才集聚,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三是做优配套服务。围绕企业和人才的核心需求,营造好地方事好办的服务环境,完善古城研究中心、招商中心、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筛选组建懂政策、懂市场、懂产业的专职招商队伍,构建项目筛选、综合研判、转接推进、落地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对企业诉求精准化、快速化办理,把软服务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硬实力。

在腾笼换鸟中释放新空间。坚持保用结合、以用促保,强化园区、景区、社区、街区四区合一,推动产业空间重构,打造有魅力和吸引力的创意空间。一是市场化运营。推广古城管家模式,引入专业运营商,由国企作为投资方与其成立合资平台公司,作为项目投资运营主体,从规划设计、业态内容、后期服务等方面保障古城形象和品质的一致性,进而将古城作为IP整体打造和推广。二是特色化设计。按照一房一策、一园一方,因地制宜进行个性化设计改造,与周边环境、街区功能实现有机融合、有效叠加。对老旧厂房进行模块化改造,满足多种业态入驻需求;对历史建筑嵌入网红墙、涂鸦墙等适合拍照打卡的元素,实现老建筑、旧风貌与新功能的有机结合。三是人性化打造。围绕生产、生态、生活三位一体的理念,合理布局运动健身、休闲娱乐、餐饮聚会等业态,组织街角音乐会、咖啡文化节、户外时尚秀等年轻人喜爱的活动,让安逸的生活与澎湃的事业在相同时空里和谐共存。

在蓄势赋能中集聚人才。始终把人才作为宝贵财富,聚焦招引、培育等关键环节,打造创意人才强磁场一是千方百计聚才。出台古城重点产业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配套相关实施细则,进一步释放求贤若渴的鲜明信号。广泛汇聚扬州籍在外人才,多方联动、多管齐下,采取实地走访、电话访谈的方式全面开展摸底调查,建立在外人才信息库,全方位宣传古城更新成果、引才育才政策和人才需求信息,对有返乡创业、投资古城的人才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努力让返乡人才和招引项目留得下、干得好。二是整体联动搭台。发挥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协同效应,深化双招双引服务创新创业联动机制,举办海外线上赛、城市邀请赛、校园选拔赛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洽谈对接会,搭建高校、企业、人才供需桥,进一步拓宽引才渠道。发挥校友会、台办、侨联等桥梁纽带作用,设立古城院士工作站、海外人才服务站,与专业艺术院校共建实践基地,与大型企业成立产业联盟,打造古城产学研训创五位一体协同平台。三是多措并举铺路。做好牵线搭桥,推动古城落户企业全面融入扬州本土产业链,为周边开发园区提供产业配套、技术支持,推动孵化器共建、创作空间共享,增强企业黏性,留住创业团队。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涵盖房租减免、人才奖补、子女入学、康养就医等方面,解决人才的关键小事,让人才在古城安心扎根,让创意产业在古城蓬勃发展。

(作者系中共扬州市广陵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孙秋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