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动苏陕协作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5-05-0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梁钟巍    

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苏陕协作作为国家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板块,迄今已有30多年历史。十四五以来,江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线,创新机制、深化协作,持续推动苏陕协作走深走实。

在践行国之大者中提升协作层次

坚持思想引领,把握协作方向。东西部协作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完善东西部结对帮扶关系,拓展帮扶领域,健全帮扶机制,优化帮扶方式,加强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2025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要求做好援藏援疆等对口帮扶工作。这为做好苏陕协作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持高位推动,拉紧协作纽带。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口帮扶协作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出台系列指导性文件,高站位推动、高起点谋划苏陕协作工作。20245月,江苏党政代表团到陕西学习考察,开展座谈交流,共商协作大计,明确提出与陕西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互学互促、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东西呼应、在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协同联动等,加快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协作格局。

坚持服务大局,体现江苏担当。江苏52个经济较强的县(市、区)与陕西56个脱贫县(区)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实现了与陕西结对帮扶全覆盖。十四五以来,江苏累计选派挂职干部293名,教师、医生、农技人员等专业技术人才4304名,产业协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社会帮扶等各项工作每年均全面超额完成两省协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累计使用各级苏陕协作财政援助资金106.35亿元,支持4247个协作项目建设,涉及产业帮扶、就业帮扶、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带动超过30万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十四五以来,江苏在历次国家东西部协作考核中均获得的等次。

在推进协同发展上深化协作内涵

锚定优势赛道,激活产业协作动力内核充分发挥苏陕两省同为全国产业链、供应链重要枢纽的优势,持续深化苏陕产业交流合作,不断壮大脱贫地区产业规模。十四五以来,帮助陕西新引进916家企业,实际到位投资477.92亿元。以园中园”“区中园等多种形式共建产业园区68个,实现苏陕协作一县一园区全覆盖,产业集聚效应与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做大做强安康毛绒玩具、柞水木耳等特色产业,助力谋划发展商洛中药材、延安苹果、安康碧根果、汉中服装等劳动密集、环境友好的成长型产业,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打通供需链路,构建消费帮扶立体网络坚持供给销售两端发力、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政府市场共同发力,建立市场化、可持续的消费帮扶模式。十四五以来,共采购和帮助销售陕西农特产品150亿元。2023-2024年,联合陕西省发展改革委挂牌100家销售规模较大、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苏陕协作农产品基地,苏陕消费协作品牌不断擦亮。精心组织陕西企业参加丝博会、中国(江苏)老字号博览会、江苏对口支援协作合作地区特色商品展等各类展会,扩大陕货影响力。

精塑劳务品牌,打造稳岗就业长效引擎持续援建、改造提升社区工厂、帮扶车间316个,承接纺织、毛绒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累计带动6万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培育出镇安月嫂”“丹凤厨工”“山阳辅警”“紫阳修脚工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市场辨识度高、口碑信誉好的区域劳务品牌共计97个,构建起劳务品牌矩阵。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地区零工市场建设,为各类用工主体和零工人员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提高就业便利化程度。十四五以来,帮助陕西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110980人。

拓展路径模式,铺就民生改善暖心之路加快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2022年起实施四方双结对、共建示范村品牌工作(即在陕西56个脱贫县各选1个村与江苏1个经济强村结对,再安排1名在陕帮扶干部与共建村党支部书记结对),通过集聚资源、整合力量,推动共建村全面提档升级。开展这项工作3年来,累计引导落地投产企业123个。持续加大医疗、教育支持力度,推动400余所学校、170余家医院与陕西460余所学校、150余家医院开展结对共建。落实中组部工作要求,江苏27个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团队扎根陕西11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送管理、送技术、育人才,助力促进当地医疗教育水平提升。

在做好互补文章中增强协作动能

坚持优势互补,推动双向赋能。陕西作为西部枢纽省份,具有深厚的农业根基、独特的文旅资源、富集的能源储备等核心优势,叠加承东启西的市场辐射能力,区位与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江苏作为东部经济大省,资本要素集聚、产业配套完善、科技转化高效。两省资源特色与发展优势高度互补,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东西双向开放通道建设、科教人才要素融合等领域,合作空间广阔,互利共赢潜力巨大。

深化产业协作,共推产创融合。一方面,以产业梯度转移为牵引,推动江苏人才、技术、资金、信息、市场等优势与陕西土地、厂房、劳动力等资源优势精准衔接,推动两省产业高质量协作发展。另一方面,依托江苏工程机械、物联网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优势,与陕西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深度嵌合,培育壮大跨区域产业链,共同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模式和路径,着力推进苏陕协作从产能转移到产创融合的协作模式跃升。

拓展协作领域,提升共建水平。立足两省比较优势,不断拓展在矿产资源开发、能源电力保供、文旅品牌共建、科技协同攻关等领域合作。聚焦产业协同升级,推动共建现代化产业园区、智慧物流枢纽等实体平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交流互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区域协调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作者系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江苏对口帮扶陕西工作队领队,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挂职)]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