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江苏要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的对接。近年来,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立足深圳、辐射广东、对接港澳,围绕大党建、大联络、大合作、大宣传四个方面,发挥桥梁纽带和窗口平台作用,以系统思维推动跨区域协同创新,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增强江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辐射带动力,奋力打造新时代江海联动、协同融合的苏粤样板。
贯通式强化大党建引领
省驻深办将党的建设深度融入区域协同发展全过程,推动党委层面的跨界联合、支部层面的品牌打造、党员层面的思想淬炼,形成党委统筹、支部组织、党员执行的闭环生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党委联建聚力。缺少工作抓手是驻外办事机构面临的普遍共性问题。我们科学运用统战思维,发挥省驻深单位党委平台作用,全力汇聚驻地党组织的强大合力,牵头联合江苏银行深圳分行党委等5家总部在江苏的在深单位党组织,以政治理论联学、优势资源联享、实践活动联办、党员队伍联建、中心工作联促、作风纪律联抓为主要内容,构建党建共同体,推动江苏在深单位党建工作提质拓面、优势互补。
支部品牌聚势。品牌是高质量党建的重要载体,是支部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现实需求。依托“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推动形成8个党建品牌,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其中,南通驻深办党支部以“粤海冲锋舟”品牌入选深圳“四强”党支部并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华建分党委“立方红”品牌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党建工作一等奖。省驻深办机关一支部、二支部分别以“携手助苏商”“苏粤直通车”品牌荣获江苏省级机关“四强”党支部和“服务高质量发展先锋行动队”。
党员培训聚能。系统集成驻地和后方各类资源是驻外办事机构优势所在。我们整合苏粤两地教育培训资源,组织赴淮安恩来干部学院、盐城新四军干部学院开展培训,赴深圳监狱、甘坑客家小镇家风家训馆开展廉政教育,赴深圳革命烈士陵园、江门革命教育基地开展“缅怀先烈不忘初心”主题党日活动。邀请全国劳模、中建钢构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讲授“实干成就梦想”专题党课,邀请江苏省政协理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朱进讲授“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党课。今年,我们还将组织市县驻深机构和商协会企业党员参加“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一体化双核联动机制探索”培训班。
渐进式拓展大联络格局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先锋城市,以其重才、敬才、爱才的环境著称,设立了全国首个“人才日”,拥有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具有国际话语权的高科技企业,以及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创合作区等重大平台。截至2024年底,深圳各类人才总量超698万人,高层次人才超2.6万人。省委提出,要用好驻外办事处资源,加强与所在地高层次人才联系。省驻深办树立“每个人都是联络员”理念,发挥深圳人才资源集聚优势,以人才工作为牵引,一体推动苏粤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围绕联得上,搭建沟通联络平台。依托江苏省深圳接待中心,打造“鹏城英才紫金荟”高层次人才联络实体场所,构建具有信息交互、创新链接、服务联络等功能的引才平台。聘请10名院士专家担任“苏粤产业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咨询顾问”,举办驻地政界、商界、教育界、金融界、媒体界江苏籍杰出人士座谈会5次,商协会校友会联谊7次,意向赴苏创业博士人才沙龙2次,对驻地江苏籍人才实现了有效覆盖。加强与兄弟省市驻深办常态联络,举办“驻深聚力同行·共话协同发展”各省市驻深机构负责人座谈会,进一步拓宽联系面,增强聚合力。
围绕来得了,开展驻地人才资源江苏行。百闻不如一见,对江苏营商环境的宣传莫过于现场感受。为此,我们大力推动驻地人才江苏行,组织广东省江苏商会等16家商会考察盐城经开区和大丰港绿色低碳产业园,组织华润电力等7家企业参加第四届淮河华商大会,牵头深圳市无锡商会和意向投资企业赴无锡惠山、滨湖、新吴等3个区考察对接,协调京兰空铁、京兰新材、氢能应用等3个项目组团赴常州武进区商洽战略合作,组织粤港澳大湾区及美国、阿联酋等国外企业家和商协会代表赴扬州考察,以江苏行提升驻地人才项目资源对江苏的直观了解和切身体会,感受江苏“强富美高”的壮美图景,为投资江苏增添信心动力。
围绕用得好,推动产学研成果落地。秉持不求所有用好人才、不遗余力服务人才的基本理念,积极协助省科技厅邀请大湾区高校院士专家参加2024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推动芯途智感等5个人才项目落地江苏,深圳市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究院无锡分院项目正式签约,深圳前瞻产业研究院与无锡、淮安等地在园区规划、产业分析、招商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组织驻深机构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交流合作,畅通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推动高校与地方政府双向奔赴、合作共赢。
全景式提升大合作效能
深化合作效能的关键在于载体、金融与产业间形成生态化的和谐共振。省驻深办以科创载体为基础,以金融资本为纽带,以产业联动为导向,致力打造“平台+金融+产业”共生融合生态,催生更多合作机遇,推动合作模式从单向赋能向全景协作跃升。
深化载体合作,激发联动效应。近年来,我省高校、国企和各市县纷纷在深布局落子,今年2月我们支持常州武进区(深圳)国际创新中心揭牌,4月支持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和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建设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服务驿站。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在深各类科创载体已超20个。我们依托无锡惠山科创载体,举办在深博士“太湖之夜”交流沙龙,为苏锡常三市科技部门、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领域归国博士、投资机构搭建交流平台;依托江阴临港(深圳)创新中心推动无锡与中汽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无锡落地中汽研究中心项目;发挥深圳社会组织活跃的优势,对接哈勃U创、广东“创投荟”等驻地科创服务平台,更大范围联动更多科创项目、科技人才、创投资本,更好实现错位互补、各展所长。
深化金融合作,释放乘数效应。金融机构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枢纽,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深入开展政银企合作对接,组织江苏银行深圳分行对接深圳市苏州、南通、宿迁等商会以及深圳市有关企业,畅通资金要素服务环节;建立与平安银行、浙商银行的常态联系,链接更多驻地资源;发展与中国电子、深创投、深投控等大平台的友好关系,拓展金融渠道覆盖面;组织驻深机构调研华盛资本和汇芯投资,推动与地方政府深度合作;拜访对接台企金融发展(深圳)研究院、南方科技金融研究院等机构,汇聚多方资源释放资本要素的乘数效应。
深化产业合作,延伸链式效应。苏粤都是制造业强省,江苏“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10+X”未来产业体系,与深圳“20+8”产业集群形成了强相关、强互补的关系。我们结合苏粤产业布局,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搭建优势互补、互利合作新平台,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围绕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走访深圳前海产业智库、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星创中心、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新材料中试基地等平台;组织参加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大湾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论坛、数字新经济发展大会等前沿峰会,把握产业最新动态;联合深圳市苏州商会举办新能源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会,搭建苏粤政研企交流合作平台;完善驻深招商工作信息交流机制,推送200余篇高端智库的行业分析报告及前沿信息;组织驻深招商队伍对接在深上市公司和专精特新企业,举办“低空经济+产业招商”培训班和招商工作座谈会,提升新形势下招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本领。
矩阵式激活大宣传势能
在跨省战略对接与合作中,宣传工作具有“战略黏合剂”“共识催化剂”和“价值放大器”的作用。省驻深办以“江苏人”的故事激活共情基因,以“江苏造”的硬核彰显发展底气,以“江苏品”的厚度诠释文明根脉。
聚焦情感共鸣,系列报道“江苏人”。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江苏籍杰出人士在深圳披荆斩棘、勇于创新,拼出了壮丽的时代华章,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话。为更好宣传他们的杰出事迹,我们依托微信公众号,讲好江苏故事、传播江苏声音、提升传播效能。开辟院士风采、鹏城英才等江苏籍在粤人才宣传专栏,力争用1年时间做到相关人才全覆盖,用系列化报道提升宣传聚合度,为区域发展注入深层情感动能。
聚焦产业叙事,深度推介“江苏造”。针对当前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争端,我们围绕江苏制造开展宣传推广,助力打造江苏制造全球竞争力。组织香港大公文汇媒体赴江苏华建在深经典建筑作品玛丝菲尔大厦采风,香港文汇报两个整版做专题报道,并在其海外版整版刊发,提升了我省建筑品牌国际知名度。组织高校校友会、商协会等考察江苏建筑企业参建的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等国家重大工程,见证江苏建筑实力。参加大湾区青年企业家协会(深圳)揭牌仪式,向香港议员和在深港籍企业家宣传推介江苏制造。服务保障广交会等国际性展会,组织在深江苏籍企业家开展出海业务专题辅导,不断拓展江苏制造海外影响力。
聚焦文化交流,广泛传播“江苏品”。江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独有的水韵文化在江河湖海的交织中形成独特的精神品格,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拼图。我们发挥江苏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优势,拓展江苏品牌在粤知名度和影响力。服务省委宣传部组团参加文博会,在深圳南山区CBD大屏播放《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宣传片,协调支持江苏书法绘画、舞蹈艺术、餐饮美食等文化品牌入粤传播,深化江苏水韵文化与广东岭南文化的交流互鉴,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展现江苏水韵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系江苏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党组成员、驻深圳(广州)办事处副主任]
责任编辑:于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