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江苏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独特,海洋产业潜力巨大。扎实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是江苏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的应有之义。省沿海集团紧扣省委、省政府赋予的“省级沿海开发主力军”“省级沿海开发重要投融资平台”两个基本定位,聚焦增强“发展海洋产业、服务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功能,加快推进海洋产业布局,持续深化企地合作协同,努力为全省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把准定位:服务江苏沿海大发展
加快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是省委、省政府“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重要内容。省沿海集团把准定位、服务全局,坚持把融入、服务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作为职责所在、使命所系。
聚焦核心功能,做优做强海洋产业。江苏沿海发展的优势在海洋、潜力在海洋、希望在海洋。加快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是事关全省发展的全局性工作。作为省属涉海企业,省沿海集团坚决扛起“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服务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光荣使命,立足主责主业,用好丰富的海洋资源禀赋,深挖海洋经济发展潜力,聚焦补短板、强弱项,多措并举加快布局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制品业等新兴产业,切实做强海洋实体经济,着力培育海洋经济新增长点。
着眼科技前沿,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是建设海洋强省的关键路径,核心支撑是海洋科技创新。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总体部署,瞄准海洋渔业科技前沿,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创新资源,联合打造蓝色种业黄海实验室,加快建设江苏海洋生物资源创新中心,着力突破种质资源、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等“卡脖子”技术难题,以科技赋能培育适应江苏海况的新品种,推动海洋渔业向现代化、高值化转型。
扛起国企担当,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国有企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作为省属国有企业,在服务全省海洋强省建设、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应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一方面当好产业先导者,聚焦全省海洋经济发展重点领域,敢于领投具有战略意义但高风险、长周期的项目,通过“国资引领—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合力培育壮大海洋经济新业态。另一方面当好产业组织者,通过发挥智库、联盟作用,促进“产学研”协同,以市场化方式整合海洋产业资源,推动产业集群化、高质量发展。
奋楫沿海:开拓海洋产业新空间
从昔日围垦造田的“滩涂开发者”,到如今逐梦海洋的“蓝色开拓者”,省沿海集团立足基本定位,在向海发展、向海图强之路上创新作为,推动海洋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注重资本赋能,投资“蓝色经济”。充分发挥资本撬动作用,加大沿海地区和海洋产业投资力度。2024年底联合沿海三市完成组建首期省海洋经济投资基金,为高技术海工装备和船舶、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储备了一批项目。深化企地联动,与沿海地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沿海高质量发展产业高地,推动海洋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强化科技支撑,推进“蓝色创新”。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盐城市政府完成组建蓝色种业黄海实验室,着力攻关海洋种质资源“卡脖子”难题。联合中国海洋大学、自然资源部东海所、省海洋所等科研机构深入开展银锠鱼、翡翠斑和南美白对虾“两鱼一虾”研发,首次在省内实现银鲳鱼全人工批量化繁育,填补了江苏特色“一条鱼”驯养产业空白;启动翡翠斑养殖亲本选育、性逆转和工厂化养殖中试试验。深海生物质提取利用取得进展,自主研发的“海奇趣”南极磷虾片等海洋食品上市销售。
发挥场景优势,打造“蓝色粮仓”。加快实施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条子泥片区),创新盐碱地治理模式,构建涵盖快速降盐、长效控盐、地力提升、生态修复、智能施工的全链条技术体系,推动盐碱地变身“新粮仓”。积极“耕海牧渔”,探索具有江苏特色的“海上牧场+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模式,联合央企、省属企业成功竞配风电海上牧场创新项目。
向海图强:勇当海洋强省主力军
向海图强,前景广阔。省沿海集团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向海发展、向海图强,勇当服务海洋强省建设的主力军。
科产融合,激活生物产业新动能。面向产业需求,持续推进蓝色种业黄海实验室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联盟,以现代分子育种技术为突破,加快抗病、抗逆、高产等优质水产新品培育,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水产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江苏海洋生物资源创新中心提档升级,聚焦生物技术在贝藻加工与高值化利用环节应用,开展微藻高效培养等技术攻关,培育海洋食品和生物新材料等领域新增长点,满足消费者新需求。
陆海统筹,打造现代养殖新范式。聚焦全省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拓展深远海养殖,构建产业生态,与央企、省企、民营等联合打造、扎实推进“海上风电+海上牧场”等科研融合项目。大力发展陆基工厂化设施养殖,打造深远海养殖“陆海接力”方案。充分发挥滩涂盐碱地育种优势,打造现代海洋种业园,构建集水产良种选育、工厂化健康养殖、加工物流一体的产业布局。
企地协同,构建产业集聚新格局。坚持融入地方、依靠地方、服务地方,充分发挥省级海洋经济投资基金牵引作用,以“母子基金+直投”模式大力支持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引培涉海龙头企业、链主企业,以耐心资本助力海洋产业实体经济做大做强。更好助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更加主动融入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特色园区发展,积极引培一流涉海企业落户,共同打造海洋食品、海洋材料和海工装备等产业集群,推动海洋产业集聚式发展。
生态优先,厚植绿色发展新优势。充分发挥沿海地区生态优势,着力增强绿色发展能力,开发环境友好型渔业养殖技术,以优质绿色产品供给、技术标准输出塑造竞争优势。深度开展滩涂湿地和海洋蓝碳产品开发,高质量完成江苏典型滨海盐碱困难立地生态增汇关键技术研究等省级科研项目。依托海上牧场场景,加强碳汇型海上牧场降碳增汇关键技术储备。逐步建立蓝碳监测、核算、计量体系和交易模式,探索培育海洋经济新兴绿色业态。□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