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群众导读

勇当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 力求自贸试验区发展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5-04-27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汤大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江苏落实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要把握好的四个着力点,要求江苏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为江苏自贸试验区建设指明了方向路径,明确了奋斗目标。

近年来,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改革探索,努力提升开放度和竞争力,江苏自贸试验区工作取得一系列积极进展。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    江苏省商务厅供图

政策体系加快完善制定实施《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提升战略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5个方面、23项任务举措。聚焦制度型开放、营商环境建设、数据跨境流动、涉外法治、海运物流等重点领域制定出台一系列专项政策,支持片区先行先试、改革探索。

重大改革破冰攻坚在全国率先开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在医疗服务扩大开放、生物制品分段生产、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药品通关长三角一体化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取得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生物医药分中心等创新平台先后落地,2024年全省获批13个创新药中,8个来自自贸试验区。

制度创新成果丰硕支持南京、苏州、连云港片区聚焦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战略定位,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450余项制度创新经验案例,其中28项在全国复制推广、165项在省内复制推广。与省内国家级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口岸等开放平台联动改革、联动开放,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效应持续增强。

开放发展动能强劲江苏自贸试验区以全省千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贡献了10%的外贸进出口、10%的实际使用外资,跨国公司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数量占全省1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省9%,上市公司数量占全省13%。跨境电商、保税维修、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增长迅速,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成链,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内改革任务艰巨繁重,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排头兵,肩负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探新路、为发展增动力的重要使命。江苏自贸试验区正在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重点聚焦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和开放型经济质量等方面进行深层次探索,力求取得新突破。

一是着力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抓好国务院制度型开放30项复制推广经验和江苏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50政策落地,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通过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加快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探索便利度更高的货物贸易规则围绕创新监管模式、优化涉企服务、提升通关效率等重点探索先行先试。搭建具有自贸试验区特色的货物贸易单一窗口,进一步完善特色功能和应用场景,率先探索电子提单、电子仓单等电子票据应用。创新快件、鲜活农产品、特殊物品、研发用物品通关监管,压缩通关时间。优化预裁定管理,允许企业申请预裁定展期。争取国家支持开展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研究中转集拼、沿海捎带、一线径予放行等更高水平的贸易便利化政策。更大力度推动服务贸易扩大开放实施好自贸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和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支持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等服务贸易模式发展。争取国家支持开展互联网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互联网接入服务等增值电信业务开放试点。抓好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落地,争取探索允许外商独资企业开展干细胞、基因诊断及治疗业务。高水平实施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试点。加大边境后规则探索力度环境方面,以建设碳达峰试点园区为抓手,鼓励企业参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信息披露,开展重点行业产品碳足迹核算、碳标识认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政府采购方面,依法依规公开政府采购信息,探索发布中英文政府采购公告等方式,进一步便利外资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竞争和劳工方面,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和第三方评估,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依法保障职工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基本权益。率先探索涉外法治服务创新,支持境外仲裁机构在自贸试验区设立办事机构,开展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打造涉外法律服务示范区。

二是着力提升系统性改革成效扩大自贸试验区改革任务授权,进一步强化系统思维、整体观念,从全产业链条、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角度谋划推进系统集成改革,形成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充分彰显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的探索性、引领性。深化生物医药研发制造流通使用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在研发环节,加快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加速上市。在制造环节,率先探索化学原料药和生物制品分段生产,开发应用连续制造等先进工艺,帮助企业有效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在流通和进出口环节,优化研发用物品、特殊物品、实验动物通关监管流程,拓展白名单试点覆盖面。在使用环节,进一步优化创新药挂网采购流程,支持创新产品加快投入临床使用。推动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应用产业链协同发展数据采集方面,鼓励企业间按照市场化方式授权使用数据,推动跨行业跨领域数据互通共享。数据存储方面,支持企业结合应用场景,建设智能算力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数据基础设施。数据传输方面,制定实施自贸试验区数据跨境负面清单,清单之外的,免予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订立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通过个人信息保护认证。数据应用方面,聚焦低空经济、生物医药、金融服务等开发一批数据应用场景,加快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开发应用。推进高端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服务综合改革人才培养方面,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率先实施产业创新人才校企联合培养计划,支持高校建设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共同体。人才引进方面,加大急需紧缺的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支持外国科学家承担国家和省科技计划项目。人才评价方面,推动将高层次人才认定、高级技术职称评审等权限赋予自贸试验区实施,研究开展境外职业资格单向认可试点。人才服务方面,简化来华签证、居留程序,加强外国高端人才在华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政策保障。探索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全链条改革创造方面,研究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审查绿色通道,对转化率高的专利申请人给予优先审查。运用方面,大力发展知识产权金融,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证券化等试点,探索数字知识产权登记存证。保护方面,高水平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强过境货物知识产权保护,推进高价值专利、驰名商标、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服务方面,支持知识产权代理、运营、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集聚发展。

三是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以增强自贸试验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开放型经济政策体系,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努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大力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保税维修方面,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自贸试验区企业按照综合保税区维修目录开展保税维修业务,结合企业需求持续推动扩大目录范围;争取国家支持,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开展目录外产品全球维修业务。离岸贸易方面,支持苏州片区落地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印花税免征政策,鼓励银行为真实合规的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提供跨境资金结算便利,做大离岸贸易规模;支持连云港片区结合实际申请开展铜精矿、金精矿保税混矿业务。全力打造优质外资集聚地加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优质外资项目招引力度,支持优质外资项目申报全国重点外资项目清单省重大工业项目清单,加强跟踪服务和要素保障,鼓励外资企业开展利润再投资。高水平建设外资总部集聚区,支持跨国公司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在自贸试验区落户,落实进口研发用设备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免征,以及采购国产研发用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积极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支持自贸试验区依托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等平台载体,围绕第三代半导体、通用人工智能、细胞和基因技术、具身机器人、合成生物、低空经济等细分领域,争创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发挥自贸试验区与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优势,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培育重点产品,拓展场景应用,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打造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策源地。

(作者系江苏省商务厅党组成员、省自贸办副主任)

责任编辑:袁文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