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90年代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再到当前以创新发展为引领,江苏在实现由农到工、由内到外、由大到强的转变中,涌现出了许多为历史铭记、令世人称颂的先进典型,华西村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之一。作为江苏省委的机关刊物,《群众》杂志立足不断发展变化的伟大时代,聚焦与大时代共同成长的模范人物,挖掘人民群众在大时代中勤劳实干的精彩故事,记录了华西村勇于求索、改革创新的发展轨迹,先后刊发各类通讯、评论等作品36篇,体现了《群众》杂志宣传华西村的三大典型特征:与伟大时代同频共振,与模范人物并肩前行,与精彩故事交相辉映。
与伟大时代同频共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在这个伟大时代里,华西村开启了新的发展征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群众》杂志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通过宣传华西村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启示,书写了华西村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进而推动时代发展的壮美篇章。
上世纪90年代,在改革开放动力放缓、进入瓶颈期的大背景下,华西村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真经"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揭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无比正确性。《群众》杂志实时刊发《实践磨砺出"真经"--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一席谈》一文,展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华西村村情村貌的巨大变化,昭示了华西村取得巨大成绩背后的发展逻辑,正如时任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所说:"华西的致富,华西的变化,华西的发展,无不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要说华西有什么秘诀,那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华西发展的'法宝',是在实践中磨砺出的'真经'。"
21世纪初,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目标、新任务。华西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走在了全国前列,产生了许多创新实践和典型经验。《群众》杂志在2006年连续刊发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新苏南模式 推进新农村建设--华西村的经验及启示》《弘扬华西精神 建设江阴新农村》《共同富裕造就"天下第一村"》等文章,从创新发展模式、理念革新、精神力量和发展规划等方面探究了华西村的"成功秘笈",展现了江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风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改革开放30年之际,《群众》杂志成立专题调研组赴华西村全面调研了改革开放30年来华西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骄人成绩和宝贵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华西--华西村改革开放三十年经验探索》,刊发于《群众》2008年第6期。次年6月,《群众》杂志再次刊发由省委省政府专题调研组提供的专题调研报告《华西村改革开放30年调查》。前篇从探究华西村改革开放30年来历经风雨、长盛不衰的原因出发,得出"坚定不移走华西特色之路、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之路、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的结论。后篇从华西村村级经济、村民生活、村风民俗、村容村貌和村务管理30年来产生的巨大变化进行深入思考,得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真道理,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的经验启示。
与模范人物并肩前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华西村取得的辉煌成就正是一代又一代华西人接续奋斗的结果。《群众》杂志从人的视角出发,通过采访在华西村建设与发展中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展现大时代里的人们思维创新、理念革新、探索求新的成长与蜕变过程,展现改革开放以来华西村在飞速发展中形成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从上世纪60年代建村伊始,到成为"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创富神话既是无数华西人艰苦奋斗的集中体现,更是以老书记吴仁宝为代表的领路人开拓进取的结果。《群众》杂志通过刊发一系列关于老书记吴仁宝的访谈、解读文章,从更加鲜活生动的视角带领读者了解华西村的发展历程,真正走进华西人的内心,折射出大时代下华西村领路人与时代发展之间的互动、思考与求索,具有十分深刻的启迪性。1994年第8期《群众》杂志刊发了《吴仁宝的哲理》一文,这篇文章取自吴仁宝与当时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宣传思想工作交流会的代表们的交谈内容。文章深入总结和阐述了党委书记吴仁宝带领华西村发展致富的经验体会和独到见解:"实事求是"作"法宝",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正如文中所说:"看上去'调门'不高,但细细品味,闪烁着辩证法的火花,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的改革思想。"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系统构建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体系框架,《群众》杂志专门就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采访了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在1996年第12期刊发了《吴仁宝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一文,对华西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报道。作为华西村的当家人,华西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成功实践无疑和吴仁宝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认识与体会分不开,正如文中所阐述的"人民幸福是根本、共同富裕是目标、'六爱''三德'是基础、领导带头是关键"。
进入新世纪,《群众》杂志先后刊发了《中国农村的希望所在--吴仁宝访谈录》《吴仁宝的不懈追求》《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是我最大的快乐!》《永立时代潮头的"老书记"》和《情系华西铸丰碑--追忆"老书记"吴仁宝》等文章,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作为时代模范的吴仁宝所具有的非凡智慧和崇高品质,为后继者们继续推进伟大事业提供了精神指引,体现了《群众》杂志从把握时代发展与模范人物的关系出发,将典型人物置于大时代背景下,突出宣传引领华西村不断发展的精神内核。
与精彩故事交相辉映
华西村不仅有令人流连忘返的现代风景,还有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精彩故事。华西人不懈奋斗、勇于争先的丰富实践是这些故事最为生动的素材。
在走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华西人写就的故事令人振奋。2006年第8期《群众》刊发本社记者的调研文章《共同富裕造就"天下第一村"》,对华西人从贫穷到富裕的实践历程进行了回顾:"'70年代造田',成为农业样板村;'80年代造厂',实现农村工业化;'90年代造城',实现农村城镇化;'21世纪腾飞',实现农村现代化。""1999年,代码为'000936'的'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创造性地提出'一分五统'建设大华西的新举措,通过'政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的方式,先后三次把周边16个经济薄弱的村纳入华西村,共同发展,共奔小康。"这些都成为印刻在读者心中难以忘怀的致富故事。
在"人才建设"的探索实践中,华西人同样演绎出了十分精彩的故事。1998年第6期《群众》刊文《华西村觅才旋风》将"华西村与人才"的故事写进了读者的心中。文中提到"华西集团总经理吴协东、副总经理赵毛妹、卞武龙、葛国中等8人直扑北京,明招暗访,将风势引向国务院直属部委办局……光靠高薪、住房留不住人,冲着钱和利来华西的人也难免'这山望着那山高'。所以,对人才我们更注重长期效应,对他们的品德和价值取向我们也是有意考验。即对大多数应聘人员,我们的工资待遇原则上是'三个不低于':不低于全民企事业单位,不低于同行业,不低于周边企业。"2010年第9期《群众》刊发的《今日华西:新型人才集聚的高地》一文阐发了华西村"事业感召、注重培养、人尽其才"引才用才育才实践,并列举了程先敏、孙喜耀、周丽、孙云南等引进人才的案例。
另外,《群众》杂志刊发的《华西村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进科学发展的新经验》《确立科学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华西村落地生根》等文章向广大读者展示了华西村在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转型升级新征途上的生动实践和感人故事。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