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经济是江苏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发展经济的法宝之一。从"三外齐上"到"五外并举",再到如今的经济国际化、再造新优势,江苏通过主动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外向型经济的层次和水平,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高了自身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群众》在外向型经济宣传中,坚持上情与下情、理论与舆论、导向与对策相结合,增强宣传的导向性、针对性、实效性,为江苏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上情与下情相结合,增强宣传导向性
吃透"上情"可以保证正面宣传的正确方向;把握"下情"可以保证正面宣传"接地气"。《群众》一方面及时、全面、生动地宣传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及时、客观、准确反映各地实践的经验做法及遇到的问题,形成上下互动的良性"共同体"。
1984年4月,我省南通、连云港被中央批准为第一批沿海港口开放城市,《群众》随即刊发《今天开放沿海城市同清末开放通商口岸有何区别?》一文,指出"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设立经济特区和进一步开放一批沿海港口城市,同清末开放通商口岸,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在这些城市,国家完全行使主权,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是为了有利于吸收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增加出口收汇。进一步开放一批港口城市也是为了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放开手脚,搞活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章对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作了深入分析,廓清了党员干部认识上的迷雾。1986年起,陆续刊发《外向为主内外结合--谈谈常州市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外向开拓 发展内外结合型经济》《贫困地区也要发展外向型经济--响水县发展外贸生产的调查》等文,介绍了各地先行先试对外开放的经验。
20世纪90年代初,江苏抢抓浦东开发开放的机遇,做出了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1992年第6期发表的《树立大开放意识》号召大家,"丢掉'算小账'的包袱,拿出算大账的战略眼光;丢掉'小胜即满'的包袱,树立扩大开放的紧迫感;丢掉'小步渐进'的包袱,树立敢于跨大步的气魄胆略。《与浦东接轨,与国际市场接轨》以笔谈形式邀请苏、锡、常、通、宁、镇、扬七市负责人谈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思路。1992年第7期更是拿出大部分版面聚焦对外开放主题。随后,相继发表的《开发开放浦东与江苏经济发展》《开放潮起淀山湖--昆山市淀山湖镇纪行》《"田岸--口岸--彼岸"谈》《春潮涌动又一年--有关人士再谈与浦东接轨》等对如何主动接受浦东辐射、如何同浦东接轨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
进入新发展阶段,2012年6月召开的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吹响了坚定不移深化对外开放的新号角。《群众》2012年第6期立即组织了一批稿件,《努力增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大力发展外资总部经济》《加快推进文化走出去,提升江苏国际影响力》《"走出去"战略的无锡样本》从不同方面进行了解读。《群众·下半月版》创刊号也对江苏企业"走出去"进行了研判,《欧债危机背景下江苏企业怎样"走出去"》《企业"走出去"政府应有何作为》等文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新的理念,新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包括开放发展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2016年第6期《群众》"特别关注"栏目对开放发展进行专题宣传,《开放:江苏发展的优势所在》《把握新常态下开放发展的新内涵新变化新趋势》《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 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勇于探索 增创开放发展新优势》等不仅就如何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还就以开放促改革、助发展、强活力进行了深入解读。
理论与舆论相结合,增强宣传针对性
科学理论是发展的"导航仪",正确舆论是发展的"助推器"。《群众》统筹运用理论和舆论两种资源,把理论上的正本清源与舆论上的有效引导结合起来,打造出思想含量和话语魅力兼具的"表达共同体"。
上世纪80年代,如何创汇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题。一方面,《群众》坚持强化理论当家,《对江苏经济外向发展的思考》《扩大出口创汇是乡镇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异军突起--苏锡常乡镇企业部分"创汇大户"的调查》对创汇的意义、如何创汇等进行深入阐释;另一方面,坚持舆论持家,《以优取胜,增强出口创汇能力》《江南外贸第一镇》《发展创汇农业 跻身国际市场》《增强出口创汇能力搞好对外开放》等介绍地方政府、工厂企业的喜人成绩,激发各地更好地开展创汇工作。
思想解放是发展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开放的力度和社会发展的速度。长期以来,《群众》始终致力于打造思想高地。《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针对一些干部群众在思想上仍存在有不少疑虑和困惑,提出突破视野的局限,确立全方位开放的意识;消除对外开放会动摇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疑虑,确立"以你发财助我发展"的观念;走出把对外开放与发展民族经济对立起来的误区,确立积极利用外资,敢于参与国际竞争,在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实现技术创新的观念;克服把开放和发展割裂开来的错误认识,确立以效益为中心的开放观。《发展外向型经济首先要解放思想》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先导。《解放思想,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提出着重解决"难、怕、等、满"等问题。一大批好文章用前瞻精准的笔触、严谨有力的逻辑、清新脱俗的语言表述深刻道理,点亮了党员干部思想的星空。
对于搞三资企业,开放初期有些同志怕肥水外流、怕被说成引进和发展了资本主义、怕影响和削弱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必要的有益补充--谈谈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对三资企业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增加财政收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扩大就业等进行了深入阐述。《如何正确看待外商在独资经营或合资经营中的剥削问题?》认为应从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上来权衡利害得失。《办好中外合资企业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发展境外生产性企业的有益探索》《多搞点"三资"企业利多弊少》等对推动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导向与对策相结合,增强宣传实效性
既注重政策导向,又注重对策分析,是《群众》外向型经济宣传的特点。
《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 推进江苏经济国际化》《对外开放--通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进一步更有成效地扩大对外开放》等文章注重从政策导向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贯彻贸工农方针若干问题讨论综述》《开放的经济呼唤开放的文化》《推进江苏人才国际化》《以开放的眼光研究新的发展思路》《外向型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要求》《采取"市场位移"战略发展有特色的江苏外向型经济》则从对策角度探讨如何深入推进江苏外向型经济发展。
在宣传外向型经济发展方面,《群众》杂志既视野开阔,又注重聚焦基层探索创新。《沿海12省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一览表》《亚洲新"四小龙"发展外向型经济情况简介》《厦门,黄金海岸的明珠》《学习福建开放经验 促进江苏外向发展》《百年海岛迎春早--青岛市发展外向型经济散记》《欧元启动对我省的影响及有关对策》《香港回归与苏港经济合作》等文章立足全国乃至放眼全球,探讨外向型经济发展问题,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对外开放中的精神文明--苏州市考察报告》《昆山,在大开放中再铸辉煌》等则聚焦基层实践,推介地方典型经验,使人们学有榜样。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