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碑前,大学生代表共读《南京大屠杀史》

发布时间:2021-12-12     稿件来源:南京日报    

   12月11日,在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不可忘却的记忆——南京大屠杀史实”阅读寻访行动(第五季)举行第二场活动。来自南京高校的大学生代表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燕子矶江滩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向长眠于此的遇难同胞献花致哀,共读《南京大屠杀史》一书,以此缅怀遇难同胞、铭记历史。

  本场活动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南京报业传媒集团主办,栖霞区委宣传部、南京旅游集团协办,龙虎网承办。84年前,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黑暗一页。仅燕子矶一处,就有没法渡江的难民和已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共5万余人被屠杀,这里成为侵华日军在南京的主要屠杀场地之一。在燕子矶公园一隅,林叶掩映的三角亭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燕子矶江滩遇难同胞纪念碑静静伫立,碑文上详实记载了当年发生在这片江滩上的惨案。

  现场,大学生们肃立于纪念碑下默哀,献上一支支白菊花,表达对84年前在南京大屠杀中不幸罹难同胞的哀思。本场活动所读的书籍为《南京大屠杀史》,该书对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进行了全方位研究,揭示了历史真相。来自南京工程学院的大学生诵读了本书中涉及日军在长江边进行大规模集体屠杀的段落节选。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青年学者、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叶铭在现场讲述了相关史实。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的孙子黄睿参加了此次活动。84年前的那个冬天,艾义英的父亲和两个叔叔、一个堂哥被侵华日军残忍杀害。黄睿表示,作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作为死难者的遗属,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是缅怀家中受害的祖辈,也是祭奠在这场浩劫中惨遭杀害的千千万万同胞,年轻一代一定要铭记历史,让悲剧不再重现,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岁月更替,沧桑巨变。长江边战争硝烟早已远去,燕子矶一带如今已发展成为南京滨江岸线的代表景观地之一。南京幕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彭程介绍了幕燕滨江风貌区的建设成就和发展规划。参加活动的大学生们参观了幕燕滨江风貌区,回望苦难岁月,感受时代变迁,传承历史记忆,激发奋进力量。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