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太湖明珠,江南胜地,在新时代焕发出熠熠光辉。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无锡坚决扛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责任担当,聚力打造新时代工商名城,奋楫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
今日的无锡,“经济强”成为鲜明特征,“百姓富”成为共同追求,“环境美”成为亮丽底色,“社会文明程度高”成为生动图景。全市上下积聚了前所未有的产业竞争力、科创爆发力、人文吸引力、城市承载力,充满破浪前行、再创辉煌的志气底气。
踏上新征程,无锡将秉持知重负重、勇挑大梁的决心,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信心,行胜于言、久久为功的恒心,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攀高逐新 产业领跑
进入新时代依然是产业发展“模范生”
120多年前,近代民族工商业在无锡发端,支撑起中国近代轻工业体系。
40多年前,乡镇企业在无锡崛起,掀起农村工业化的浪潮。
进入新时代,无锡依然是产业发展的“模范生”:依托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超百家上市企业、8万家工业企业、超百万家经营主体的雄厚基础,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5456.19亿元、较2014年接近翻番,人均GDP达20.63万元、连续4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奋力突围,产业布局是关键。当下,无锡聚焦四大地标产业、六大优势产业和“5+X”未来产业,做强核心产业链条,全力打造世界级物联网产业集群,推动集成电路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机械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科创企业领航、创新载体筑基、创新平台提能,到创新人才登峰、开放合作攀升、创新生态优化,无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行动与努力,正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2023年,无锡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9%、连续第11年位居全省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38%,创新能力评价排名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位。
科创企业蔚然成林,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上“新”。在2024年江苏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榜单上,无锡共有218家企业入选,其中独角兽企业12家、增幅140%,潜在独角兽企业48家、增幅41.18%,瞪羚企业158家、增幅53.40%。
生活和美 民生富足
连续4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是“家事”也是“城事”。9元一份的蒸香肠,3元一份的葱油黄瓜……每日中午时分,位于锡山区的馨谊·翠竹餐厅里三四十种菜品码放整齐。“这里离家近,老年人还能打八折,很实惠。”东璟家园小区居民陈老伯连连称赞。截至目前,无锡市建成投用区域性助餐中心157家,社区(村)助餐服务设施近700处,日均助餐服务近2万人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年初,无锡围绕生态环境、宜居住区、交通出行、关爱帮扶、养老医疗等10个方面推出50项112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10月底,59个项目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城市日新月异,乡村和美宜居。碧水白墙、道路整洁宽敞,稻田镶嵌其中,生态果园四季丰收……经过多年整治经营,新吴区鸿山街道东塘街村一改老旧村貌。“村貌好起来还不够,关键是要让村民富起来。”东塘街村负责人介绍,全村花2年时间建成880亩高标准农田,还引进果怡农业、果鸿农场,结合数字化管理模式走出一条促乡村振兴、让村民增收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乡村美了、产业兴了,人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去年,无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9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1.72:1、苏南最优,村均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超过790万元,连续第4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环境靓丽 生态宜人
太湖被生态环境部评为“良好”湖泊
秋冬时节,漫步太湖岸边,远山如黛、近水含烟,水天交织处鸟飞鱼跃,步步皆景、处处入画……无锡伴湖而生、因湖而兴,2007年以来,无锡累计投入治太资金1250亿元,实施7200余项重点工程。2023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和藻情均创下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总磷浓度较2007年下降53%,太湖被生态环境部评为“良好”湖泊。
北依长江,南濒太湖,无锡在守护太湖安澜的同时,还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遵循“生态进、生产退,治理进、污染退,高端进、低端退”战略,江阴主城区30公里寸土寸金的生产岸线全部变为生态岸线,8公里沿江公园、10公里锡澄运河公园组成的“一江一河”城市生态T台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抬头,是醉人的“水晶蓝”;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无锡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近5年累计实施“水气土”治理工程任务近4.7万项;扎实推进长江、太湖排污口“查、测、溯、治”,推进全域美丽河湖行动和“两河”整治提升等一号工程;开展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整治,2023年京杭运河无锡段水质全线达到Ⅲ类。
2017年荣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2022年成为全省唯一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全覆盖设区市,2024年入选上年度全国31个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无锡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跃然眼前。
文明润泽 精神充盈
焕新打造城市文化IP助推文化名城建设
人文是城市的灵魂。无锡赓续弘扬崇文重教的历史文化、诚信创新的工商文化、筚路蓝缕的创业文化,焕新打造太湖明珠、大运河、苏东坡等城市文化IP,持续壮大数字电影等标志性产业影响力,努力建设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交融赋能的文化名城,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叔叔阿姨,来看看最新的适老化改造补贴政策”“免费理发这里排队”……11月22日正值小雪节气,新吴区新安街道文化广场上的“温暖秋冬”主题市集热闹非凡。今年,无锡依托全市118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文明新风成为秋冬里的亮丽风景。
推进背街小巷整治、新增口袋公园、增加共享泊位、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无锡持续推进居民小区管理、环境卫生提标等8大重点攻坚项目,创新搭建全域联动的文明城市创建智慧平台,建立“12345”文明创建直通车,以实际行动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
一花一木皆美景,一言一行显文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航程中,无锡坚持守正创新,让文明之光闪耀新时代。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