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嘱托十年间

发布时间:2024-12-12     稿件来源:新华日报    

   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在田间地头、社区工厂、校园课堂,在重大科技攻坚一线,在乡村全面振兴现场,在文化保护传承舞台,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奋斗奔跑,将殷殷嘱托化作澎湃力量,一笔一画为“强富美高”新图景添彩。记者近日走近曾与总书记“面对面”的10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听他们说说“这十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荣誉主任 刘韵洁:

  这十年,我们从跟跑到领跑,实现了互联网技术的跨越。研发启用全球首个大网级网络操作系统CNOS,实现网络操作系统自主可控;发布确定性网络,更快、更低成本地赋能实体经济,技术指标全球领先。我已年过八旬,但依然有自己的“小目标”:通过技术手段将AI的能力融入网络,提升网络智能化水平。未来,网络大模型将替代现有网络生态,整个网络将变得更智能更聪明! 张宣 整理

  徐工重型工艺技术部主任工艺师 陈亮:

  习近平总书记到公司视察这七年来,工厂变化很大,如今正全力打造世界级智能化轮式起重机“领航工厂”。生产线智能拧紧功能全部打通,行业内率先实现数字化在线检测,保证下线产品合格率达100%。无人化生产、无人化物流也有进展,比如两款产品的轮胎在输送、搬运、装配、拧紧等环节全部是机器操作。我们还建起数字孪生平台,打造数字化产线、数字化工位,重要的设备参数在一块屏上就能全面展示。近两年,徐工集团把“智改数转网联”列为董事长“一号工程”。我们将向着这个方向继续推进,通过不断创新建设更高水平的“智慧重型”。王岩 整理

  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 赵亚夫:

  十年来,我和戴庄村党委的同志们一起,引领全村农民,努力办好合作社,走共同富裕道路。我提出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带领合作社走绿色发展之路,水稻田的小动物由原来20种增加到145种,面源污染降为零,每亩水稻田净收入达到两三千元,比之前提高四五倍。除提供技术指导外,合作社还为农民提供农产品销售、生产资料采购、金融贷款担保等无偿或低偿服务,并优先安排低收入户及返乡农民工参与合作社各项劳务用工。去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已达到4.3万元,是10年前的2.2倍。钱飞 整理

  镇江市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 魏巧:

  近年来,我们“新农人”群体脚踏实地助力产业发展,带动乡亲增产增收,为广袤乡村增添生机活力。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我们农场,更多的是在校的农学生、下乡创业的大学生、回乡接班的“农二代”。镇江“新农人”群体的平均年龄不到35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超过68%。这背后,是一系列政策的支撑,我向全国人大建议开展多层次“新农人”培育计划,镇江积极启动选拔培养优秀“新农人”计划,农场一年就培训农科生约3000人次,农业产业的“牛鼻子”抓得更牢了。艾培 整理

  淮安市新安小学党委书记 张大冬:

  回望这10年,我想用“自信”两个字来概括。孩子们眼中有光,越来越自信。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是学校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目前纪念馆累计接待参观6.2万人次,而一大半讲解任务是由孩子们组成的“小好汉”宣讲团完成的,成员超过200多名。10年前,新安小学只有1个校区,如今已发展成拥有3个校区、9所幼儿园的教育集团,进一步扩大了优质教育的普惠面,推动各校区优质均衡发展。杨频萍 整理

  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卫生院家庭医生 王圣勤:

  十年来,我见证了村民从最初对建立慢病档案的抵触到主动自我监测的转变。尤其是我们家庭医生为慢病患者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使其逐渐好转后,大家对健康管理愈加重视,不仅积极主动参与各类健康讲座、咨询活动,也自觉遵循健康生活方式建议。村民健康素养的提升,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奠定坚实群众基础,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家庭医生工作在促进基层健康方面所发挥的积极影响力与深远价值。钱飞 整理

  扬州市广陵区汤汪街道社会治理办公室主任,

  杉湾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肖文:

  生态文明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我们将社区“边角地”变为承载老百姓日常“小确幸”的口袋公园,居民在家门口就有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地方,让他们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辖区范围内,60岁以上老人有上千号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定期奉上“精神大餐”,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文明之风,让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惠及于民。张韦 整理

  南通博物苑苑长 杜嘉乐:

  近些年,江苏文博事业越来越“热”,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博物馆,博物馆成为大众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南通博物苑拥有5万多件藏品,每年吸引2万多名企业家和近3万名中小学生走进来。张謇企业家精神特展走出南通、走向全国,接下来我们还将出国办展,让世界认识张謇、了解中国。明年我们将迎来南通博物苑建苑120周年,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历史文化的表达方式、表现形式,在更大舞台、用更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贲腾 整理

  苏绣代表性传承人 卢建英:

  2014年至2024年,是我踏入苏绣行业的第四个十年,仔细想来,“坚持不懈”是我这十年的关键词。这十年里,我的创作脚步不曾停息,培养带领一个团队,创作了很多作品,绣遍了唐宋元明清及近代传世之作。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让我更加坚定信念,把苏绣事业发扬光大。我们赴全国各地参展,并带着作品走出国门,与国际友人互动交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还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带去公益社团课,让苏绣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陈雨薇 整理

  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党委副书记、

  村委会主任 王侠:

  近年来,马庄村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和文化建设大变样,整个村都焕发出新的活力。我们打造一系列文旅产品和线路,深入挖掘香包、民俗文化等,将其融入旅游体验,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村里的农文旅逐渐规模化、品牌化,不仅带动村民就业,也让马庄的名声传得更远。未来,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拓展香包市场,带动周边更多村民就业增收,同时进一步发展壮大马庄农民乐团,挖掘和传承马庄乡村文化资源,积极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模式,努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乡村振兴典范。 张涛 整理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