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群众融媒体 | 群众原创

姑苏区以人才促重点服务业发展之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16-01-21     稿件来源:群众网     作者:黄威    
 

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是否善于引进和留住人才,人才竞争中的“马太效应”在苏州尤为明显,通过集聚大量人才,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随后又吸引了更多的人才,优者更优,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不断加剧。对姑苏区而言,如何营造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积极性的环境,是需要优先考虑的战略问题。从人才投入产出比考虑,需要先确定一批具有带动性和先导性的重点行业,集中力量加以投入,发挥人才和产业的集成效益,迅速形成古城产业发展增长极。基于此,我们专门开展了调研。

一、重点服务业企业人才指数评价体系和模型

(一)重点服务业企业的确定和信息收集

本次调查研究采取了“座谈+走访+问卷”的调查方法,根据走访调研,按照产业成长空间及和人才的相关性,剔除了服务业中的房地产业、批发零售等传统行业。按照税收情况,共抽取重点服务业企业样本数313家,发放问卷调查180份,企业以行业内大中型为主,兼顾成长性较好的小微企业,各领域企业数量保持基本均衡,约在10-20个。

传统优势行业

战略新兴行业

法律服务

会计服务

金融服务

技术检测

互联网信息

勘测设计

工程管理

软件开发

教育辅助

工艺美术

职业培训

货物运输

运输代理

 

 

家装设计

广告会展

旅游中介

 

 

表1:2014年度姑苏区重点服务业人才发展指数调研行业

(二)评价体系的结构

人才流动和人才集聚的规律显示,人才竞争力的根本因素是其对人才资源的吸引、争夺、拥有、使用及转换能力,基于姑苏区的产业和人才现状,将影响人才发展的外在要素(产业要素)和内在要素(人才要素)相结合,形成了姑苏区重点服务业人才发展的评价体系,如下图所示:

图1 姑苏区重点服务业企业人才评价体系结构图

(三)发展竞争力评价模型

1.模型的选择

根据姑苏区重点服务业企业人才评价体系的结构,可以构建一般意义上的人才发展评价模型,即

Ji=∑Bk*Qk

其中,Ji为不同层次和类型产业的人才发展,Bk为一、二层级的各项指标(指数),Qk为分别对应的指标(指数)的权重。K分别为第一、二层级的指标数。

2.权重的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数权重加以确定。在明确指标体系层级结构后,邀请了5位专家分别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并采用1-9的比例标度,将专家的定性判断定量化,由此构造出若干个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对此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计算出各自的权重,由于计算过程繁琐,不做详述。

3.数据处理的原则及方法

由于人才发展指数各项指标数据的量纲不同,因此,所有指标数据都必须进行无量纲处理。本次研究主要采取指数化方法。指数法的计算公式为:

Xi=xi/X0i (Xi为指数,xi为原始值,x0i为最大值)。

4.重点服务业人才发展综合指数

本次调研共对姑苏区15个重点服务业行业和人才情况进行分析,现主要对综合指数在0.6以上的行业进行分析。综合指数具体如下:

序号

行业

总指数

产业指数

人才指数

1

互联网信息

0.7972

0.5084

0.2415

2

勘测设计

0.7376

0.4101

0.2912

3

技术检测

0.7088

0.3151

0.3532

4

金融服务

0.7016

0.3813

0.2832

5

法律服务

0.6946

0.3171

0.3385

6

教育辅助

0.6368

0.2998

0.2993

7

工程管理

0.6331

0.3336

0.2650

表2:2014年姑苏区重点服务业企业人才发展指数数据(部分)

二、姑苏区重点服务业企业产业指数简析

序号

行业

行业成长性指数
(B1)

行业增长率指数(B2)

行业贡献度指数(B3)

行业发展环境指数(B4)

行业发展前景指数(B5)

企业经营指数
(B6)

1

 互联网信息

0.88 

3.89

0.079

0.725

0.87

0.788

2

勘测设计

0.71

0.04

0.155

0.785

0.85

0.882

3

技术检测

0.73

0.10

0.040

0.816

0.95

0.927

4

金融服务

0.62

0.29

0.142

0.710

0.77

0.891

5

法律服务

0.85

0.37

0.021

0.840

0.88

0.724

6

教育辅助

0.78

0.40

0.02

0.820

0.76

0.853

7

工程管理

0.73

0.21

0.071

0.731

0.81

0.916

行业成长性指数:样本中税收增加企业数占比

行业贡献度指数:行业企业平均税收贡献占样本企业总平均税收比重

表3:2014年姑苏区重点服务业产业指数二级指标数据

(一)互联网信息爆发式增长,是姑苏区未来的重要的增长极。姑苏区传统服务业占比大,商贸业、餐饮住宿业皆面临着较大的转型升级压力,而“互联网+”的意义就是在于通过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嫁接,实现快速增长,应该说姑苏区有丰富的“互联网+”市场基础。样本9家企业,年均增长388.51%,其中增幅50%以上的有4家。互联网信息企业容易通过技术和模式创新迅速扩大市场,呈现几何式爆发增长,如好屋中国12年成立,是全国首家全民房地产众销平台, 2年时间发展已成为销售额百亿级的公司。

企业

2014年税收增幅

主要模式

好屋中国

1878.96%

全民房地产众销平台

五八同城

(分公司)

88.79%

本地生活服务

紫博蓝

(分公司)

178.08%

搜索引擎营销

互联印象

56.81%

苏州综合社区门户网站(姑苏网、姑苏美食网)

表4:增幅最快互联网信息企业情况简表

(二)勘测设计支撑明显,个税贡献较大。姑苏区勘测设计不乏热工院、天地民防等龙头型企业,从本次调查样本企业看,平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39万元,税收贡献居首位。而从行业增长率看,仅3.51%,作为姑苏区的税源支撑产业,协税护税的压力凸显。另一方面,勘测设计的个税贡献较大,反映出人才集中度高,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热工院等企业,个税对公共财政的贡献度高达30%以上。

(三)技术检测成长性较好,优质企业偏少。从资源禀赋看,大量的医院、质监系统监测机构在姑苏区,从改革看,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运营是趋势所向。作为资源占用小的集约型行业,技术检测非常适合古城区发展,近年来发展迅猛,如康达检测,土壤环境检测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年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0%以上。但从企业数来看,还相对偏少,企业业态不够丰富,主要以工程检测为主,优质企业偏少。

(四)金融服务依靠龙头企业,结构不稳定。姑苏区的金融服务业态主要以担保、小贷为主,行业贡献度依靠农业担保、国发担保、住房置业担保等市属国资企业支撑,而区内小贷公司税收的大幅下滑是导致行业增长性偏低的重要原因(样本中5家小贷公司降幅达57.71%)。金融服务中介是区域价值的重要支撑点,随时各银行苏州分行的搬迁,姑苏区的金融服务受到较大冲击,因引起重视。

(五)法律服务基础较好,具备区域竞争力。从企业数看,姑苏区有近百家法律服务机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百万以上的有10家,行业增长率达到37%,85%的样本企业实现了增长,有5家企业实现了100%以上的增幅。而同样作为姑苏区传统优势的会计服务业,源于业务转移等因素,在本次样本中行业增长率出现了-27%的最大降幅,也是行业贡献度最小的行业(1.9%)。比较看来,法律服务业外迁的动力相对较低。

(六)教育辅助增长较快,税源贡献有空间。姑苏区名校众多,教育资源丰富,但是教育产业相对比较薄弱,虽然行业成长性和行业增长率分别达到78%和40%,但是行业贡献度仅有2%,缺乏像新东方(增幅28.89%)、朗阁(增幅56.22%)、学而思(增幅443.12%)等知名民办教育机构。

(七)工程管理增长平稳,税收贡献较为均衡。姑苏区工程管理以监理和咨询两类为主,从行业成长性(73%)和行业增长率(21.23%)看,总体增长较为平稳,平均税收贡献为337万元,随着房地产业趋热,该行业有望保持一段时间的平稳增长。

三、姑苏区重点服务业企业人才指数简析

序号

行业

人才竞争力指数

(B7)

人才紧缺指数

(B8)

人才获取指数

(B9)

人才质量指数

(B10)

1

互联网信息

0.79

0.65

0.65

0.267

2

勘测设计

0.83

0.77

0.50

0.517

3

技术检测

0.86

0.92

0.56

0.872

4

金融服务

0.63

0.79

0.51

0.733

5

法律服务

0.84

0.83

0.54

0.855

6

教育辅助

0.79

0.58

0.52

0.824

7

工程管理

0.80

0.72

0.48

0.378

表5:姑苏区重点服务业企业人才指数二级指标数据

(一)人才竞争力指数普遍较高,企业对人才信心较足。根据问卷调查反馈,样本企业普遍认为技术检测、法律服务、勘测设计相比周围城区都具有较强的人才竞争力,该指数为企业主观自评,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企业的发展信心。

(二)人才紧缺指数各有侧重,技术检测非常紧缺。样本企业人才紧缺指数普遍较高,说明企业发展导致的人才紧缺与市场供给之间的矛盾依然非常突出,领军拔尖人才、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的供给不足,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法律服务中的并购、证券等非诉业务逐渐增多,相应的复合背景人才较为紧缺;技术检测中食品(化妆品)、节能环保人才紧缺。

(三)人才获取指数过低,区域人才吸引力有待提升。该项指标普遍分数不高,反映出样本企业在人才获取上存在一定难度,从走访调研中发现,姑苏区对人才最大的吸引力是较为便捷的公共交通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大部分企业反映人才对姑苏区的优质教育资源非常关注,但是由于政策限制,也存在着就学困难的情况,在服务人才方面,姑苏区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人才质量指数差异较大,学历层次各不相同。从行业从业人员本科以上学历占比看,技术检测人才学历最高,且专业性集中。互联网信息人才学历较低,一方面是由于互联网信息企业吸纳员工较多,基数较大,对学历的要求并不高,更多的是在于熟练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营销,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新兴的互联网信息人才的评估体系尚不健全。

四、姑苏区重点服务业发展建议

(一)构建具有姑苏特色的人才体系。传统的人才工作主要以科技人才为主,更偏向于领军人才的引进。而从姑苏区的区情来看,姑苏区的科技研发相对比较薄弱,主要面临着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文化产业的做大做强、重点服务业的转型升级、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等发展矛盾。从人才角度看,也面临着人口结构老龄化、高层次人才外流、领军人才难引进等问题,因而建议姑苏区的人才工作围绕科技服务人才、中介服务业人才、文化创意人才、社会组织人才四支人才队伍,构建具有姑苏特色的人才开发体系。基于姑苏区是建成区(指土地资源较为紧缺),建议在加大人才引进的同时,更加关注现有产业人才的培养,提升现有存量人才的创新能力,助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重塑中心城区价值制高点。在本次调研中发现古城产业复兴最缺乏的是价值认同感。区域的房价是消费者对区域价值偏好的体现,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价值。从数据看,几个典型城市中心城区的房价无论价格还是增幅都是远远高于开发区的,而苏州市中心区和开发区的房价不仅倒挂,而且区域差距不断扩大。因此古城要形成产业增长极,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区域价值的回归,而人才的偏好则是价值回归的重要方面,即通过吸引优质人才,优化区域的人口结构,进而影响区域的价值认同。从姑苏区来说,就是要经营城市,把古城当做一个品牌来运营,加大宣传和配套服务,也就是怎么实现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等资源的效益最大化,重塑姑苏区中心城区的价值制高点。

 

区域

2013年

8月

2013年区域价差

2015年

8月

2015年区域价差

2年增幅

姑苏区

12071元

-1069元

13007元

-2995元

7.75%

苏州工业园区

13140元

16002元

21.78%

卢湾区

47261元

14947元

60295元

24924元

27.58%

浦东新区

32314元

35371元

9.46%

鼓楼区

22358元

9059元

24539元

10485元

9.75%

栖霞区

13299元

14054元

5.68%

表6: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区和经济开发区房价对比表

(三)加快形成产业新增长极。形成经济增长极需要存在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和企业家群体、规模效应(具有相当规模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存量)、适宜经济与人才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便捷的交通、良好的基础设施、高效运作的政府、公平竞争的市场、完善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三个基本条件。因此建议推动互联网信息、技术检测、勘测设计形成新增长极。互联网信息建议充分利用姑苏区消费热点集中、市民需求丰富、人口基数较大等优势,围绕商圈、景区、医疗等鼓励企业加大“互联网+”探索。技术检测,建议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检验、计量等服务,引进知名的第三方机构,培养覆盖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计量校准、纺织纤维、食品、环保等多领域的检验检测集群。勘测设计,建议强化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完善企业领军、重点、紧缺、高技能四类人才队伍建设,聚焦古城保护、智慧城市、公共管廊、海绵城市等前沿领域,形成一批在业界具有专业优势的企业集群。

(四)推动资源优势形成产业优势。

从资源禀赋看,姑苏区有三大优势,旅游、文化、教育,而从本次的指数研究看,三个产业的综合得分都较低。旅游业建议从观光型旅游向度假型旅游的转变,改变目前姑苏区“一日游”的现状,加大民宿、民食、民俗等业态的开发,拓展“门票”收入以外的游客消费经济。文化产业,建议加强税源经济的研究,既要“好看”也要“实惠”,改变目前文化产业成交量大税收少的现状。以工艺美术为例,建议可以从四个方面研究税源经济的有效途径:一是搭建众筹平台,从平台产生税收(针对有一定产量的手工艺者);二是开展企业合作,从合作企业销售产出税收(针对有作品但是缺乏商业渠道的);三是进行创业融资,从规范化企业产出税收(针对已有品牌想做大做强的);四是文交所上市,从股权交易产生税收(针对无法量产具有高艺术价值的)。教育业,建议探索区内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市场化利用途径,加强与知名民办教育机构合作,规范各类教学点管理,丰富各类课外培训、少儿艺术等业态。

(作者单位:中共苏州市姑苏区委组织部)

(本文获评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