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百年初心·红色龙岩”——全国党刊全媒体党史学习教育主题采访团走进龙岩市长汀县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近距离触摸那段血与火的岁月,探究中国革命的制胜密码,感悟革命先烈不畏强敌、英勇牺牲奉献的伟大革命精神。
中复村位于长汀的东南部,四面环山,与连城县、上杭县交界,因全村居住大部分是钟姓人家,故名“钟屋村”,后来改名“中复村”。
1934年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的阶段,国民党军队向中央苏区东线大门——长汀县中复村松毛岭大举进犯。面对国民党军队三个整装师火炮、飞机的疯狂“围剿”,主要由闽西子弟兵组成的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和地方武装近万名红军部队为掩护主力红军及苏维埃政府机构转移,在松毛岭上与敌人展开了空前激烈的战斗。为了支援红军,中复村全村百姓把自家的门板都卸下来做工事、抬伤员,全村“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国民党强攻几天无果后,出动两支轰炸机编队飞抵红军阵地上空狂轰滥炸,松毛岭瞬间变成一片火海。此次战斗整整持续了七天七夜,驻守松毛岭的红军以伤亡过半的代价拖延住了数倍于己的敌军,为保全红军实力和中央红军主力实施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为缅怀革命先烈,上世纪60年代初,当地百姓收集了一部分烈士遗骨埋藏在松毛岭道路两旁,并建造了纪念碑。80年代,长汀县人民政府又新建了“松毛岭战斗烈士纪念碑”,碑文由参加此次战斗的红军著名将领杨成武将军题写。
1931年9月30日,刚从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的红九军团在该村观寿公祠举行誓师大会,奉命率先实施战略大转移,迈出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因此,该村也被称为红九军团万里长征零公里处、红军长征第一村。
随后,其他中央红军主力也分别踏上了漫漫长征路,从而有了湘江之战的悲壮,有了四渡赤水的神勇,有了飞夺泸定桥的果敢,有了过雪山草地的坚毅,有了会师将台堡的欢腾,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有了中国革命最终的胜利。
现在的中复村还留有当年战斗的痕迹、传唱着当年的故事。
松毛岭战斗结束之后,有的门板再也找不回来了。如今村里许多老房子的门板,很多一边高一边低,根本就不是一对,有的只有门框没有门板……
红军桥的征兵处,有四条1.5米高的“生命等高线”,身高超过此线才可加入红军。有一些身材较矮的小同志,为了当上红军,在鞋底垫了厚厚的稻草,将腰板挺得笔直,那可是战斗最激烈、伤亡最大的时候!
罗云然老人的前三个儿子先后牺牲在反“围剿”的战场上,但当他得知松毛岭战事吃紧,又义无反顾地将剩下的三个儿子送到了征兵处。最后,六个儿子都为苏维埃政权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红色解说员、烈士后代钟鸣哽咽地告诉大家:“1934年,我们镇人口不超过9000人,但从这里走出了2700多名红军,几乎包括了所有符合条件的男青年。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烈士的有654位,但发出去的烈士证只有275本,其他的都没人认领。”
站在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源头,遥想87年前那场彪炳史册的战略大转移,“出发”背后的初心和使命担当、革命先烈为党为国为家的赤忱情怀,震撼心灵,穿越时空,日久弥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