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视诗歌的教化功能

发布时间:2015-01-14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孙汉洲    

 

诗歌素养在一个中国人的文化修养中占有相当的权重。中国是诗的国度,千百年来的诗歌精华,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古代经典诗词的教育工作,对有些地区小学教材中删掉古代诗词的做法予以严肃批评。他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但是,毋庸讳言,就诗歌素养对社会和个人的功用而言,不少人的认识未必清楚,至少是有欠深刻。

诗经、楚辞、唐诗、宋词,铸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桂冠,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有据可考的是,孔子非常注重诗歌教化。他不仅鼓励儿子和学生学习诗歌,还亲自整理教材——《诗经》。唐朝,诗歌教化犹受重视,诗歌成为科举考试的合法体裁。唐诗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学的巅峰,与唐人以诗取士的制度有很大关系。虽然后世朝代更迭,政权交替,但诗歌教化之风仍绵延不绝。几千年来,沧海桑田,众多古老的文明被历史湮没,许多民族也濒临消亡,然而中华民族却风雨前行,文化延绵,其中不无诗歌的力量。

诗歌是宣传鼓舞人心的武器,一些民谣(民谣被称为诗歌的本源)本身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预测,为智者利用,起到了影响民心,影响历史的作用。如黄巾军首领就是用民谣动员人们起义的。黄巾军的歌谣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首歌谣短小精悍,琅琅上口,通俗易懂,具有强烈的煽动性,很快在贫苦百姓中流传开来。“开门迎闯王,不当差,不纳粮。”这首明末民谣石破天惊,对缺衣少食的农民诱惑力极大。李自成之所以能把明王朝掀翻在地,这首民谣的力量不容忽视。

就表达思想、沟通交流而言,诗歌则是艺术样式的极佳选择。现代人喜欢谈自由,但人们喜欢谈的大多是人身自由,其实表达自由也很重要。一个缺少表达能力的人,就无法充分享受自由。诗歌本身就是表达的艺术。一个人能用诗歌来表情达意,就会渐入自由表达的佳境。许多古人的诗歌,穿越千年仍能打动我们的心灵,充分展示了诗歌表达的力量。至于诗歌作为交流载体的重要性,孔子两千五百年前就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不学诗,就连话也说不好,就不能有效地与人沟通交流。在中华民族的人际交往中,诗歌犹如春日的花朵,烹饪的佐料,大海的浪花,天空的白云。我们难以想象,春天没有花朵,烹饪没有佐料,大海没有浪花,蓝天没有白云——那样的世界该是多么荒凉,那样的生活该是多么乏味!只要留心,我们便会发现,名家的演讲中,因诗歌而增色的例子俯拾皆是!

诗歌使人们诗意地栖居。就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品位而言,诗歌功效独具。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兽鸟木之名。”一个人可以有所见,有所思,有所闻,付之于诗,它就可以升华为艺术。也许心会形成堰塞湖,而诗会成为一个宣泄大闸。古人不乏书愤诗作,其原因盖出于此。在诗歌的小径上徜徉,那名、那利、那人、那哀怨,都可能化为烟云。有些人把诗歌说得高不可攀,其实诗歌就是心声的表达。有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性情所至,随口吟诵,也会成为绝妙好诗。上古有一个领导百姓治水的男人,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妻日夜思念,倚门而望,禁不住喊出“候人猗”。这三个字就是诗,抒发了女人爱的苦闷与深沉的相思。这个人就是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刘邦与项羽,虽然都是粗人,但是,他们不失为诗人。他们的《大风歌》和《垓下歌》都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当然,这些对他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分别宣泄了自己的心绪,尽管前者是成功者的寂寞担忧,后者是失败者的悲愤哀伤。无论成功者失败者,他们的灵魂都是焦虑的,而能起到慰藉作用的则是诗歌!人与诗歌为伴,就会由俗变雅,从而提高其自身品位。一个人长期读诗写诗,他生命的土地上便会开出绚丽的花朵。

读诗写诗,也与创新能力培养密切相关。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想象力。而诗歌之美,离不开想象,无论现实主义力作抑或浪漫主义佳构概莫能外。且不说李白梦游天姥,杜甫的长安望月,白居易的蓬莱贵妃,就是毛泽东的诗词,其想象力也惊天地而泣鬼神。搞文学需要想象,从事科学研究也需要想象。因此,早在上世纪70年代的全国科技大会上,郭沫若就呼吁科学家,不要让想象为文学家们独占。如果我们深入研究,不难发现,不少卓有成效的科学家,都受到诗歌的滋养。钱学森、华罗庚、苏步青,他们不仅在科学领域各领风骚,在诗歌领域也卓有建树。

古代诗歌更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富矿和宝藏,有待深入挖掘。例如借助《离骚》、《涉江》,可以进行节操教育;借助《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可以进行情感教育;借助《书愤》、《别云间》,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借助《锄禾》、《淘者》,可以进行劳动教育;借助《秦风·无衣》,可以进行友谊教育;借助《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可以进行人道主义教育。

(作者系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校长)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