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法治中国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为依法治国指明了方向。如何贯彻四中全会精神,让国有企业成为依法治国的排头兵?结合我们公司的实际,就是要坚持依法经营,努力让廉洁成为企业“新常态”。
近年来,我们公司从教育和制度入手,着力构建反腐倡廉的有效机制。公司多次发文作出明确要求,并认真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有关党风党纪及廉政建设等方面内容的学习、讨论,使大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如中央“八项规定”下发后,公司结合实际,专门制定《旅发集团开展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情况监督检察工作实施方案》,从组织领导机构、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工作步骤、检查方式、问题处理等方面作了一系列明确规定,让中央“八项规定”落地生根、落到实处。除此之外,公司还通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请专家作预防职务犯罪、财务管理、项目立项和招投标等主题辅导报告,使员工尤其是干部受到思想教育和灵魂洗礼。如2014年6月,公司组织员工赴南通监狱进行参观,通过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教育,使员工从内心深处受到了震撼,增强了“不敢腐”的意识。
有效预防腐败,还要从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入手,约束各项权力,筑牢不能腐的“防火墙”。多年来,公司加强制度建设,努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缩小腐败空间,形成廉洁氛围。一是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公司“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监督一把尺子”的财政管理机制,精细化、制度化部门预算,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二是合理配置财务权力,明确经济业务中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和会计事项中审批人员、会计人员、出纳人员的职责权限,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三是规范资金流转程序,加强工程建设多阶段的造阶管理和决算审核,严格落实招投标制度,严格执行重大项目资金申报程序和审批手续,严格基本建设资金管理,杜绝资金使用的“跑、冒、滴、漏”;四是加强督促检查,把廉洁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中之重,除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还从突击性检查向经常性监督转变,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转变,在加强自我监督中主动接受外部监督,确保警钟长鸣。
常言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了让中层以上干部保持清廉形象,公司除对中层以上干部制定了较普通员工更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外,努力从以下几方面抓好教育和管理。
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建立严格的学习制度,除要求党员干部参加正常的“三会一课”、中心组学习,接受组织教育和自我教育外,还经常组织专家讲座,参观红色革命圣地,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和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为他们不断补充正能量,真正立公心、去私念,存净心、愿吃亏。
二是用好算账对比法。一算政治账,不要自毁前程;二算经济账,不要倾家荡产(一入牢房,一无所有);三算名誉账,不要身败名裂;四算家庭账,不要妻离子散;五算亲情账,不要众叛亲离;六算自由账,不要身陷囹圄;七算健康账,不要身心交瘁。
三是严格规章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中层以上干部制定了更加严格的财务管理和经营审批制度,公告上榜,落实到人,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四是配备专职人员,构筑防腐阵地。在加强政工部门建设的基础上,又专门设立纪检监察室,配备专门纪检人员,与政工人员一起,不断加大党纪国法的教育、宣传力度,要求干部不做损人害己的污水,而要做清澈透明的清水。同时,监察室还代表公司党组织经常巡查和考察下属分公司和有关部门,让反腐之剑高悬,发现苗头,及时纠正。
由于紧紧抓住廉政建设,员工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都有很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得到增强,公司成立十年来,未发生一起因经济案件抓人和处理人的现象,公司的物质、精神、政治三个文明建设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作者单位:扬州瘦西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