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把手“末位表态”点个赞

发布时间:2014-12-16     稿件来源:《群众 • 大众学堂》     作者:程卫军    

  为防止家长制一言堂和少数人借集体集中之名,行少数人集中之实,湖南省委近期制定印发《党委(党组)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规则(试行)》。明确规定各级党委(党组)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议事决策时,书记作为一把手应当末位表态,决定重大问题,必须召开正式会议充分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有效表决,不能个人或者少数人说了算。 

  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开展以来,不少基层群众依旧反映:许多单位的一把手仍旧把会议期间的讲话作为自身持有权力的一种潜含象征,习惯上来就我先说两句,其结果就是,在先说的这两句之后,往往就形成了书记定调,成员附和、大家一致同意的局面,让党内的民主集中制在某种程度上沦为一言堂务虚会。这种特定环境下所形成的会议家长制,在权力过度集中的同时,往往会严重偏离党的群众路线。会上形成的决议,名为群众意志,往往最后却变成了长官意志 

  其实,在一致同意祥和情景背后,并不见得每一位与会者都是言之由衷,内心也并不见得都是想一致赞同,而是说出不同意见怕与一把手意见不合而被视为不同政见,因而在今后的工作中被穿小鞋走偏锋。面对当下发展任务繁重、利益诉求多元、矛盾问题复杂的形势下,在重大决策时,如果自己的意见同单位主管领导意见相左,难免会背上很大的责任风险。因此,为规避这种没来由的政治风险,在党委(组)议事过程中,尤其是涉及重大问题的决策时,一些领导会自觉不自觉地退缩为一名聆听者 

  在时间的打磨下,尤其是伴随着一把手长期主政一地,民主集中制往往就会走样,家长制一言堂等现象并不鲜见。开会书记首先定调,是党委议事程序的一种本末倒置,等于划定了圈子让别人跳舞,设定了角色让别人演戏,这顶多只能算是上不了台面的权谋之术,何谈推心置腹的民主决策与集体领导?容不得别人讲话,听不得相反意见,个人独断专行,怎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如此,必然造成决策失误,妨碍党内民主。党内生活最怕的是自说自话和鸦雀无声,如果领导变成领叨、当一把手变身一霸手,最终将导致权力膨胀、权力失控、权力腐败。 

  书记末位表态制度,是规范权力运行的防腐剂,为一把手决定重大事项打了一针预防针,为从制度上预防腐败设置了一道防线。湖南为约束一把手权力所开之先河,是真正践行群众路线,营造务实之 鼓足务实之 建立务实之的一个标杆,这不仅是保证决策的科学和有效实施的有力武器,也是增强党的纪律性和战斗力的有力保障,更是衡量一个领导班子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民主是治愈权力腐败的一剂良药,制约一把手权力行使,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增强党委政府决策科学性、合法性和可行性,而一把手末位表态这种民主制度的出台,在进行群众路线的今天,无疑是一个亮剑之举。我们有理由坚信,聆听之后的发声,能够避免意见向导的错误性导向发生和一把手个人倾向对集体决策造成的羊群效应,而在这种一步步的渐进改革中,终将重新找到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敬终如始、一鼓作气、善作善成的工作新风貌!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