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

姜堰北大街文化街区保护开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4-12-16     稿件来源:《群众 • 大众学堂》     作者:黄跃华    

 

姜堰北大街自北宋以来一直是姜堰城镇的中心。清末民初,更成为各种商贸交易、宗教文化活动的核心,是苏中、苏北的粮油、茶叶集散地。随着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如何保护北大街的历史遗存,留住姜堰文脉,成为姜堰人必须面对的现实。按照当时姜堰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姜堰市广播电视台于2010年注资800万元成立金姜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按照整体控制,积极保护,合理保留,全面改善的原则,投资3亿元,对北大街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工程于2010 3 月动工,保护区占地28000 平方米,北部以商业休闲为主,南部以文化旅游为主。保护区内修有清初围棋国手黄龙士纪念馆、泰州学派讲学旧址王氏宗祠、徽商旧居、茶文化展示中心、东岳行宫万年台等12处文化景点。保留了白玉池浴室、古民居客栈等民俗民居14处,引进了星巴克、必胜客、85C等世界级品牌店20多家。2013 4 16 日对外开放,当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北大街文化街区项目采用保留核心景点和民居,滚动开发、统一经营的模式,商业休闲区销售2年,已收回总投资的大部分。在业态布局上,注重文化领衔,力求以文化发展引领带动商业休闲,街区内文化景点、休闲项目、商业项目合理分布、比例协调。

北大街文化街区保护开发的成功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欣喜,更多的是一种思考。笔者根据这几年姜堰北大街文化街区保护开发的经验,觉得要使历史文化街区健康地发展下去,不至于成为没有内涵的仿古街,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增强其造血功能。

、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寻求最大公约数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必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二者不可偏废。片面追求社会效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失去物质支撑;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无限度地开发历史文化街区,就会破坏历史街区原有的传统风貌。不少文化街区虽然在规划时提出了追寻老记忆,营建新家园的怀旧观念,但对消费群体、商业格局的重新定位,导致街区原有功能的转变、历史文化的丧失,给这类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街区带来了破坏和损失。因而只有科学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街区,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寻求一个最大公约数,才能实现两个效益的最大化。寻求这个最大公约数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将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历史文脉的传承作为坚守的底线,然后在这个底线框架内寻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北大街文化街区借鉴吸收外地多家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景区的经验教训,在招商和管理上将寻求最大公约数这道底线视为生命线严防死守。曾经有一家全国著名的地板企业谋求入驻北大街,经调研论证,该企业的入驻肯定会给街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其文化属性与北大街千百年的文脉相距甚远,我们只好下决心忍痛割爱。根据徽商在北大街经营轨迹布置的茶文化展示中心有一个仿古茶馆,设施齐全,环境优雅,不少商家要求承包经营,为了不让商业味冲淡文化味,我们婉拒了这些商家,由公司派人管理,并免费对游客开放。为了进一步繁荣街区,我们引进了不少与餐饮文化、娱乐文化、客居文化相关联的商业。这些富有文化色彩、文化气息的企业入驻街区后,与街区固有的文化风貌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真正体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成功地实践了最大公约数的理念。

二、在历史文化与旅游文化之间搭建载体平台

历史文化街区体现着特定的人文环境和风俗习惯,搭建载体与平台,实现传统文化向旅游文化的转化,是北大街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

结合历史街区的文化底蕴,举办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对于游客来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近几年来,北大街结合街区文化,通过举办围棋国手车轮大战’”包粽子大赛、茶文化节少儿书画比赛、品茶达人秀等活动,弘扬姜堰的棋文化、茶文化、书画文化;通过建立青少年教育基地,弘扬泰州学派的百姓日用即道的平民哲学理论。这些活动的举办,既提升了人气,又增强了街区的活力。

利用声、光、电以及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将历史文化形象化地表现出来。由金姜堰公司投资拍摄的电影《黑白道》,以清代棋圣黄龙士为原型,弘扬了姜堰古老的棋文化。该片荣获五个一工程奖,首映仪式就在位于北大街的黄龙士纪念馆举行,吸引了体育界、演艺界的许多知名人士以及慕名而来的游客。我们还投资拍摄了《姜堰得名》、《百年老店》等电视片。这些电视片或以动漫形式,或由真人表演,成功地包装了姜堰的传奇故事。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演艺的结合,使游客在潜移默化中领略地方文化的风采,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形成广泛的传播效应。

北大街在有关景点中设置了多种游客体验项目,吸引游客广泛参与。比如在泰州学派讲学旧址,让游客穿上明代服装,模拟明代大儒讲学场景,体验明代姜堰的民俗风情;在书画交流交易市场,准备了文房四宝,让游客现场写字作画、现场拍卖;在百姓茶馆,由本地票友与游客同唱地方戏曲。游客的激情参与不仅成功地将历史文化转化为旅游文化,使这些传统的文化为越来越多的外乡人、外地人所认可和接受,形成一种正能量,而且在体验活动中将街区的历史文化元素挖掘得更加充分。

三、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开辟共生共长空间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社会长期发生作用。传统文化并非一潭死水,而是一个动态系统。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革新与丰富传统文化。否则,就不会变为现实的文化传统。在北大街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中,我们更多的是注重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开辟共生共长的空间。

走进北大街,你会发现一边是带有浓厚乡土特色的百年老店,一边是星巴克、必胜客等知名洋品牌,但新旧文化在这里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老字号植根本土几十年乃至几百年,是传统文化元素的集中体现,本地人对它有难以割舍的情结,外地人透过这个窗口也可以领略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风情。但老字号的服务意识和营销模式往往比较落后和陈旧。为此,我们在引进老字号的同时,更多地引导老字号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借鉴洋品牌的现代服务意识和营销理念。我们还注重运用网络功能,让传统文化插上网络科技这个现代文化的翅膀。我们鼓励餐饮企业加入美团网,利用美团网的网购优势弘扬传统餐饮文化。顾食绘等传统名店加入美团网以后不但生意火爆,而且根据网友反馈的意见不断优化传统的菜肴,让地方特色餐饮更具魅力。我们还创立了北大街文化街区网站,将街区传统的文化景点展现在网络上,通过网络这个现代化文化平台,传扬北大街传统文化景点,从而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共生共长,让人们在享受美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升华。

(作者系泰州市姜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