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安全。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强调,要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2014全国“两会”期间,网络安全又首次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
4G正式商用。2014年,中国4G商用化顺利起步。不到一年时间,4G用户总数达到9000万,4G网络的基站总数也超过70万个,4G终端款式已经有600多款,4G资费在不断下降,4G以超出所有人预期的速度在成长。
中概股上市潮。微博、途牛网、聚美优品、京东、阿里巴巴、智联招聘、迅雷、9158母公司天鸽互动、联众、陌陌、蓝港互动……2014赴美上市大戏一场接着一场。摆脱了过去信任危机的阴霾,中国互联网企业再因高速发展而获得“洋资本”的青睐,就像重生一样再次看到了曙光。
BAT生态圈。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三大巨头犹如国内互联网企业最顶级的存在。2014年,BAT再上一个量级至千亿美元,显著拉开与第二梯队的差距。如果说十多年前,百度还只做搜索,腾讯还只做QQ,阿里巴巴还只做电子商务,那么现在,BAT三大巨头已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江湖”。
创业创新潮。互联网经济所掀起的创业创新潮再次汹涌,中国商界弥漫着跃跃欲试的气氛,各行各业加速触网,无论小微企业还是实体巨头,无一例外。移动互联网各种颠覆思维铺天盖地,技术的日新月异,不断向传统产业侵袭。每个行业都是一个风口,每个风口都有每个风口的机遇和挑战。
跨界转型。卖烟花的跑去拍电影、开饭店的去玩大数据云计算、拍电影的改行做投资、做投资的跑去买地产、做地产的跑去卖矿泉水、盖百货的跑去做电商、做电商的跑去建民营银行……2014年,互联网的风口处,各路资本纷纷上演跨界转型记。
O2O。线上线下企业的共同利益在O2O处凝结汇集。几乎所有的线下商家都在积极地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向线上腾挪,昂贵如名包名表化妆品,廉价如背心袜子盖浇饭,无一不积极,无一不着急。巨头们也急忙加入O2O的圈地征战,万达、苏宁、银泰等等,都忙于将自己已有的实体城池链接上O2O的吊桥;阿里、京东、顺丰更是马不停蹄,掀起线下渠道的攻势,借助O2O打通最后一公里。
互联网金融。微信红包打响了2014年互联网金融的第一枪,让传统金融机构再次见识互联网企业攻城略地的实力。在发展的高速路上,虽然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宝宝类产品逐渐归于平凡,比特币因多国央行围剿而备受质疑,虚拟信用卡的“创新”尝试被叫停,但移动支付、P2P网贷、股权众筹、网络银行等热点奋起直追,互联网金融再掀狂潮。
智能化。一边是互联网,一边是传统制造业,看似不搭的两个行业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转型的大潮下,汇聚在一起,碰撞出惊人的化学反应,智能硬件产业横空出世。毫无疑问,2014年是智能硬件的发展元年。在物联网、智能家居的诱人发展前景下,不仅有三星、LG、海尔、长虹、美的等传统家电厂商纷纷抢推智能化产品,更有小米、乐视、腾讯、联想等互联网企业跨界而来。
首富之争。或许是因为马云和王健林那场著名的非正式赌约,许多人把阿里巴巴和万达商业地产这两场IPO盛宴视作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的一次比较,更有爱热闹的将其具象地理解为“首富之争”。面对互联网加速向传统行业侵袭,传统企业巨头们已然看出了对手进攻的路线,从慌乱中调整步伐,不再固守自己曾经以为的“优势”。
2015中国经济十大猜想
1.经济增速不再死守7.5%,增长目标更具弹性
今年经济增速目标下调是大概率事件。一是经济下行已有共识,保7.5%难度加大。二是2015年的政策腾挪空间明显缩小。三是中央政策思路正在逐步适应“新常态”,其核心就是认清经济增速换挡的现实,容忍结构调整的阵痛,杜绝大规模刺激,以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2.美联储加息为美元升值推波助澜,全球金融危机第三波进入高潮
2015年美联储将启动加息,而美联储加息必然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加快复苏,这将导致国际资本加速从新兴市场回流以美国为主的中心国家,全球资产市场将随之重新洗牌。
3.反腐力度有增无减,依法治国加强机制化反腐
2015年反腐的力度或有增无减,相关的三公消费将继续承压。从长期看,反腐将配合改革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未来反腐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实质上,中央都会尽力避免“运动式反腐”,倾向采用“法治反腐”。
4.改革从筹划期进入落实期,改革红利加速释放
2015年,有以下几项改革可能陆续跟进。一是金融改革,比如存贷比的调整、存款保险公司、注册制、民营银行等。二是国企改革,比如国资委和财政部的权责有望更加明确。三是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中科院作为突破口已经率先行动,与此相关的事业单位改制也有望加速推进。
5.房地产市场短暂回光返照,中央调控思路回归常态
新一届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思路逐步明朗。随着政策放松力度的加大,2015年的房地产市场可能经历短暂的回光返照。首先,限贷松动的影响可能要大于限购松动,它将通过增加贷款配给、降低贷款成本、降低首付款等途径直接推动四季度地产销售环比改善。其次,银行专项金融债和MBS的推进也有助于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增加配置房贷的动力。
6.通胀高于2014年,但上涨压力依然有限
预计2015年CPI同比增长2.4%,整体物价涨幅要高于去年,但涨幅预计温和,全年的变化节奏上大致是“前高后低”。
7.中央加杠杆托底经济,信用风险引而不发
中国全社会债务率约为210%,总量风险可控。结构上,中央和居民部门债务率偏低,仍有加杠杆空间,2015年全社会债务率继续扩张概率较大。
8.货币政策仍以定向宽松为主,或有降准
2015年的货币政策预计以定向宽松为主。如果美元流动性回流的压力增大,存在着降准的可能性,但降准主要是为了对冲外汇占款的收缩留下的流动性缺口,并非总量宽松。
9.股市陷入持久战,结构性行情延续,全局性牛市难现
2015年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转型的“新常态”之下,结构性牛市未结束。但另一方面,在产能尚未出清、债务风险高企、外生动力匮乏的情况下,中国尚不具备全局性牛市的客观条件。
10.流动性维持适度宽松,钱荒一去不复返
预计2015年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较为宽松,私营部门可能会感受到流动性紧张,但不会发生美联储加息,导致资本外流,进而引发实体经济和银行间市场均爆发钱荒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