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诗人歌德有一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如何让理论由灰色到三原色,还需下一番苦功。三原色,通常是指红、黄、蓝,可以混合出所有的颜色。也就是说,理论教育工作如果能让灰色变为三原色,就会丰富多彩,与时俱进,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真正在基层生根开花结果。为调配理论教育的“三原色”,阜宁县委宣传部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建立一批“中国梦”理论教育基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基地,发挥其教育激励作用,让理论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上的活教材。
开创教育基地新模式
在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工作中,传统的理论宣传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单调刻板的现象。如单纯的念念文件、读读报纸等,让大家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模式单一,讲的只管讲,至于受众是否感兴趣、是否理解很少有人注意。这种自拉自唱、自我满足的理论教育因为缺乏吸引力常常令人沮丧,上面宣讲的人耗神费力,下面听的人则在走神、打瞌睡、交头接耳开小会,甚至自顾自地玩手机、发信息。怎样破解这个难题?全县通过调研,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理论学习需求,将课堂直接从会议室搬到田间地头、社区之家、企业现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以问题为导向,破解新形势下理论教育的难题,把理论学习寓于实际活动之中,紧贴城乡基层实际,突出针对性、灵活性,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在2014-2015年度盐城市基层党员干部冬训试点工作会议期间,各县(市、区)与会人员观摩了阜宁县第8号“中国梦”理论教育基地——沟墩宏波生态养殖园。农民老板赵国碗在大家参观时现身说法,讲述个人追求致富的梦想、逐梦圆梦的故事,使观摩的人员深受感染。
2014年,江苏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简报》专题刊发文章“阜宁:村村建立党员干部冬训实践基地”,专门介绍了阜宁的特色做法,肯定了理论教育基地新模式。
实践基地进行分类指导
围绕“中国梦”这一主题,立足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及社会和谐的大目标,阜宁县委宣传部在全县建立三类“中国梦”理论教育基地:把阜宁县规划馆等作为第一类,包含“中国梦”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内涵;把包含“中国梦”的人民幸福作为第二类,全县精选了8个逐梦圆梦成功的创业人物故事,成为“中国梦?我的梦”典型,有科技创业理论教育基地——江苏三得普华智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返乡创业理论教育基地——江苏省泰象减速机有限公司、大学生创业理论教育基地——板湖镇潘亮亮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农民创业理论教育基地——沟墩宏波生态养殖园、青年创业理论教育基地——阜宁县中洲阀门有限公司、巾帼创业理论教育基地——陈集镇学成生态猪场、退役军人创业理论教育基地——江苏良友典当公司、下岗职工创业理论教育基地——阜宁县阜城世隆太阳能销售公司等;把省和谐示范社区、省文明社区阜城兴阜社区等作为第三类,包含了“中国梦”的社会和谐等方面。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基本内容,县委宣传部在全县建立三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基地:把阜宁县社会托底救助中心等作为第一类,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国家层面;把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等作为第二类,主要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层面;第三类,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个人层面,共建立教育基地34家,其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1个、王成女警务工作室等敬业教育基地2个、盐阜众信集团等诚信教育基地20个及阜宁好人墙友善教育基地1个。
努力发挥基地教育激励作用
2013年阜宁县在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示范基地、乡镇工业基地中精心挑选,村村建立了冬训理论教育基地。2014年在各镇区、街道推荐的基础上,精选50个县级“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基地,统一命名挂牌。在理论教育基地落实“四个一”,即在“中国梦”理论教育基地挂一块基地牌子,组织一次专题宣讲,讲述一个追梦故事,开展一次技能培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基地挂一块基地牌子,组织一次专题宣讲,讲述一个价值观故事,开展一次党课活动,充分发挥理论教育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各村(居)、社区的理论教育基地,集中组织党员干部、种养大户开展实地观摩、技术培训和结对帮扶。冬训期间,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开展“一场报告”、“一场党课”、“一次参观”、“一次培训”活动。每场活动由一名理论骨干和一名有实践经验的行业里手穿插进行,与宣讲对象面对面拉家常、讲故事、谈体会,在互动交流中取得最佳学习效果。2013年冬训期间东沟等镇区组织党员干部到各村的理论教育基地进行“互学互比家家到”活动。陈良镇组织各村居书记、党员代表、种植养殖大户代表82人观摩计桥连栋大棚蔬菜示范基地等高效农业基地,还组织到射阳县参观联耕联种。一些镇区还特意组织了自身的高效农业示范点提升工程,让各村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去参观学习。
让教育基地成为党员学习好平台
在“中国梦”理论教育基地,许多党员改变了过去那种先进典型可望而不可及的想法,意识到先进典型本来也很普通,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就能当上典型,不少人为此暗暗下定了一比高低的决心。县直机关单位组织基层党员干部轮流观摩理论教育基地,了解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增强信心,凝聚干劲。通过现场观摩,党员、干部们感到,以往参加的都是纯理论教育,比较枯燥,而如今这种学习实践基地方式既有实例,又有政策解读,对大家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启发。以典型引领,用身边人、身边事撬动思想脉搏,既注重教育实际效果,学以致用,学有目标,又可学可亲,用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基地,县委宣传部着力组织专题宣讲,讲述好人故事,开展党课活动。在县第6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基地——沟墩主题公园,沟墩镇经常举办好人先进事迹展等主题活动,教育熏陶广大干群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形成良好风尚,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之中,渗透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示范者。
在2014-2015年度盐城市基层党员干部冬训工作会议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红红对阜宁县建立理论教育基地、发挥典型教育激励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要求在全市推广。目前,阜宁县已经形成县、镇、村三级理论教育基地网络,供大家挑选参观学习。
(作者单位:阜宁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