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并践行的这一优良作风,如今正在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推进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自觉行动。
“马上就办”是为政处事的基本操守,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质朴折射。现实中,面对新常态下发展的新课题,新形势下群众的新诉求,要有“马上就办”的底气就必须有“办的能力”,要努力克服“本领恐慌”、“能力危机”,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首先,克服本领恐慌、实现“马上就办”要善于学习。“学则治,不学则乱”,要始终保持一种知识恐慌、本领恐慌、业务恐慌的紧迫感,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学习是维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党员素质的有效方法。”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要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学习、向书本学习,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努力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让“马上就办”精神真正落地生根!
其次,克服本领恐慌,落实“马上就办”,必须注重实践。“马上就办”,展示了一种闻风而动、雷厉风行、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务求“今日事、今日毕”,事不过夜,效率至上。它要求我们有革故鼎新的勇气、敢于担当的品格和善于调查研究、科学决策、现代治理的本领。实现“马上就办”,就要尊重规律、实事求是,善于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放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体悟、检验和发展,逐渐把理论知识内化、升华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本领。要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特别是到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去实践锻炼,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获得新知识,增强新本领,真正克服“本领恐慌”。
再次,克服本领恐慌,实现“马上就办”,要有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在工作中要勇于发现问题,勤于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尊重客观规律,遇事多谋善断,善于统筹谋划,区分轻重缓急,以科学的方法来抓落实,既要善于着眼大局、立足全局,又要能够从小处入手、统筹兼顾;既要能够吃透上情、科学谋划,又要善于摸清下情、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切实抓出成效。
“马上就办”是一种精神,一种作风,更是一种承诺。每位党员干部必须克服本领恐慌,践行“马上就办”,以此赢得人民群众更多的点赞!
(作者系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