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乡讲坛缘何充满生命力

发布时间:2015-07-14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蒋 群    

 

社科讲坛讲座是传播科学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和手段,在促进人的现代化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2013年前,苏州市吴江区有关部门组织举办的社科讲坛讲座有25个,涉及主办方27个,经常性从事社科讲座的讲师有近200人。为发挥好这些讲坛讲座的作用,2013年起,区委宣传部、区社科联统一组织协调,将全区社科类讲坛讲座资源进行整合,统一冠以“鲈乡讲坛”的名称,并通过《吴江日报》每季度刊载开课信息,使全区社科类讲坛资源利用得到最大化,更好地发挥了社科知识在教育人民、服务社会、引领风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坚持“各美其美”,培育讲坛讲座的特色性

吴江区在整合讲坛讲座的过程中,为避免形式与内容上的千篇一律,坚持以“各美其美”作为指导原则,也就是让各个社科类讲坛最大程度地保留自己的特色,使吴江的社科宣讲氛围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定位准确,风格各具特色。从听众定位看,有面向全社会的,如鲈乡讲坛、鲈乡社科大讲坛、垂虹讲坛、道德讲堂、市民学习在线、慈云讲坛等;有锁定重点人群对象的,如“立人”讲坛、微型党课、“四新”讲座等主要面向全区机关、党员干部开设,鲈乡父母讲堂面向家长开设,校长“四新”讲坛面向全区中小学校长,两个集邮类讲坛主要面向全区集邮爱好者和学生,关工委的关心下一代讲座主要面向中小学生,急救知识讲座主要面向消防、医疗、师生等特种行业从业人员和广大市民,生殖健康讲座主要面向育龄市民。还有的只面向本单位干部职工开设,旨在提升单位内部人员从业知识和技能,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设的周六课堂、盛泽实验小学开设的杏坛论语等。

选题科学,听众喜闻乐见。面向机关干部的“四新”讲座,紧密结合建设乐居吴江和积极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对领导干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精心选题,精心选择授课人,越来越受到全区党政干部的欢迎,几乎每场讲座都是座无虚席。面向全体市民的垂虹讲坛、鲈乡讲坛、鲈乡社科大讲坛等,都十分注重选题的设计。仅2014年的“鲈乡社科大讲坛”就设计了近百个专题,既有对宏观政策精神的宣传解读,又有对本地民生政策的宣讲贯彻;既有对吴江历史文化的挖掘宣传,又有对现实发展的跟踪弘扬;既有对身心健康知识的宣讲,也有对人文素养的培育引导。各类讲坛讲座正是由于课题丰富多样、贴合基层需要、授课机动灵活,因而深受市民欢迎。

组织精心,注重打造品牌。对讲坛定位、选题确定、师资邀请、听众组织、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工作,区委宣传部和区社科联都做了很大努力,确保各类讲坛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其中,“四新”讲座、垂虹讲坛、微型党课等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听众面越来越广,知名度越来越高,逐渐办成了品牌。有的讲坛虽然开办时间不长,但是由于定位准确、内容丰富,很受听众欢迎。比如2010年底创办的“吴江市民学习在线”,现有注册人数7.2万余人,开设网上课程3193种。区心理卫生协会20124月开办的“鲈乡父母讲堂”,填补了学校在隔代教育、亲子教育上的空白,再加上授课方组织得力,被誉为互动好、效果好、口碑好的“三好”课堂,每次活动,现场听众都有好几百人,多的场次有800人。

二、推动“美人之美”,着力加强讲坛讲座的融合性

在坚持和发展讲坛讲座各自特色的基础上,吴江区特别注重推进各讲坛讲座之间的融合,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整体提高的效果,促进融合共建,合作共赢。

讲坛讲座之间形成了互相结合渗透的良好氛围。如法制月月讲与垂虹讲坛合作开办了面向青少年的法制专题讲座,有效利用了垂虹讲坛的知名度扩大了法制教育的普及程度;鲈乡讲坛与鲈乡社科大讲坛形成师资共享,鲈乡讲坛与市民学习在线合作在其网站上上挂宣讲视频供市民点击观看,等等。

建立了师资和信息共享机制。宣传部、社科联在调查摸底基础上,整理统计了全区各社科讲坛讲座的资料信息,建立了讲师库、课题库。讲师信息在全社会公开共享,以利于社会各方选择。同时,各讲坛讲座的成员单位每季度末要将下一季度的讲座开展计划(如时间、地点、主讲人、讲坛标题等信息)报送至社科联,社科联汇总后在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体上发布,以提高市民知晓率和参与度。

形成了立体式讲坛讲座格局。整合了各类讲坛讲座后,吴江基本形成了“点--体”相结合的立体式宣讲体系,搭建了推进市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多元化载体与平台。吴江的社科讲坛中,既有“四新”讲座、垂虹讲坛这样的固定讲课点,又有“鲈乡社科大讲坛”和“关心下一代讲坛”、集邮“三进”这种散布于全区各学校、社区、农村的流动讲课点,还有市民学习在线和“鲈乡讲坛”这种打破时空限制的网络讲坛和电视讲坛,各讲坛共同构建成一所没有围墙、超越时空、富有吴江特色的“百家讲坛”,满足了不同求知者的学习需要。

三、促成“美美与共”,建立健全多方共赢机制

鲈乡讲坛从细处着手,于大处着眼,无论是讲座的主办方或是宣讲员、全体市民,都受益于这种整合性的宣讲新格局。

促进了社科大宣讲格局的构建。由宣传部牵头成立由各社科讲坛讲座主办单位领导参加的全区社科讲坛讲座工作领导协调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社科联。协调小组办公室积极发挥了协调联系的纽带作用,建立完善社科讲坛讲座的沟通交流机制、信息发布机制、学习培训机制,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工作交流,推动吴江社科大宣讲格局不断完善。各讲坛讲座主办方都指定了专人,加强对宣讲成果的收集与整理保存,选择优秀的讲稿、课件、视频光盘报送区社科联。社科联则借助吴江文明网、吴江新闻网、吴越在线、吴江市民在线、《江南社科》、《现代领导》等宣传载体播放或刊载优秀的宣讲成果。

促进了宣讲员的素质提高。社科讲坛的讲师团成员来自全区机关、学校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在宣讲中与广大听众面对面交流沟通,能直接了解群众的真情实感,感知他们的所思所想,从而在自己的宣讲以及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增强针对性、贴近性。社科联及各社科讲坛讲座主办方都很注重强化对宣讲人员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不断创新宣讲活动的形式内容,增强宣讲活动的感染性、互动性、吸引力。社科联每年开展学习交流会和集体备课会,不断提高讲师们的宣讲能力。

促进了市民人文素养的提升。鲈乡讲坛是草根讲坛,内容鲜少高大上,往往阐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接地气,最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社科文化生活需求。讲坛讲座开办至今,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听讲氛围,吴江区社科联的讲座开课咨询电话,经常能接到市民的问询电话。喜欢听讲、善于听讲的人就是一颗种子,许多家庭都是从一人听讲发展到全家听讲,他们不但以听讲所得来指导自身的日常工作生活,还用来指导自己的家人、朋友,使知识的传输环环接力,科学的种子不断得到播撒,形成良好的扩散效应。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