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东山

发布时间:2015-08-31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叶兆言    

去过很多次苏州东山,印象最深的是看徐耿拍电影。徐耿是我大学同学,拍什么电影居然忘了,正是江南好时节,学中文的老同学成了著名导演,招呼去玩,稀里糊涂地便去了。去了不看拍片,在东山闲逛,风景如画,往哪看都是电影镜头。

茫茫太湖望不到尽头,站在高处远看,有种置身大海边的感觉。太湖最适合升起风帆的木船,随风而去,任意东西。好地方会让人感到不现实,不浪漫也浪漫,老少咸宜,既适合年轻恋人,也适合白发苍苍的离退休人员。你都不用化妆,一不小心就跑到历史里去了。这种好地方,谁来了,都是群众演员,可以很轻易地走进民国,走进晚清末年。

东山出碧螺春,这是我祖父最喜欢喝的茶。当年还不是那么昂贵,每到春日,父亲总会想方设法带点去北京。那时候,喝碧螺春是种仪式,对一个居住北方的江南人来说,意味着对家乡的怀念。枯肠未易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老人家一喝到碧螺春,闻到那独特的芬芳,便知道春天到了,便开始强烈地思念江南。

碧螺春是很不耐喝的一种茶,它的清香它的茶色,必须认真对待,一不留意,就会稍纵即逝,就是暴殄天物。喝碧螺春必须带着一种呵护心态,要静下心,要一口一口慢慢喝,小心品,仔细尝。祖父生前常笑我们喝不出碧螺春的好,是牛吃蟹,父亲和我不太明白这句话,祖父过世,再好的碧螺春也无法寄送,物是人非,这才开始真正醒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碧螺春的好,当然不仅仅是因为高档和昂贵。

同样道理,一提到东山,人们肯定会说起“尽雕刻之能事,穷福禄之大全”的雕花楼。过去二三十年,以它为场景,已拍了七十多部电影或电视剧。说老实话,我个人并不喜欢这栋充满暴发户气息的土豪楼,无论花了多少金银,请了多少能工巧匠,雕了多少精美图案,都掩盖不了它的没文化。可是就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一样,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它顽强地留下来了,成为东山的一部分,因为著名,你不得不接受它的存在。

时间才是真正的艺术大师,雕花楼距今不足一百年,主人是民国初年的棉纱大王,土豪成色十足,当年棉纱犹如今天房地产,如果有富豪排行榜,一定可以找到他的名字。现如今人去楼空,它成为历史繁华瞬间的最好见证。时光磨去了俗气,沧桑增加了文化,雕花楼已成文物,是游客应该和必须要看的一个景点。

一句话,感悟东山,最简便的方法,先静静地喝一杯碧螺春,然后再匆匆地看一眼雕花楼。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