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面从严治党应该严在哪里?怎么严?这考验我们党的决心和意志,也考验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智慧。
一是严格落实责任。中央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担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纪委(纪检组)要承担监督责任。这为我们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更好实施责任追究指明了方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牢将党的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承担好、落实好,把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切实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不断强化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切实做到管人、管事、管思想、管作风相统一。在落实党建责任上,做到党委“不松手”、一把手“不甩手”、纪委“敢出手”、全党“齐动手”。
二是严明政治纪律。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必须强化党员意识,提高恪守组织纪律的自觉性。党员干部要毫无例外地把自己置于党的组织之下,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关系,既要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又要拥护组织、维护组织、服务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强化服从意识,坚决维护组织纪律的权威性。强化责任意识,保持遵守组织纪律的一贯性。强化底线意识,增强执行组织纪律的严肃性。
三是严改工作作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治理作风问题,打赢攻坚战,打好持久战,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如果不能抓常、抓细、抓长,不良作风像割韭菜一样,“四风”问题就会“涛声依旧”,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血脉和力量。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改进工作作风,就要经常抓、长期抓,领导带头,各级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树立好导向。
四是严肃党内生活。习近平同志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按照从严要求,切实解决党内生活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的问题,使之真正严格起来。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促使全党同志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重要思想武器,增强党内生活的庄重性、严肃性、政治性,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
五是严管党的干部。从严管理干部,使之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养成,规范权力行使,培育优良作风,自觉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规矩办事。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将从严管理干部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关键性工作,贯穿到从严治党的全过程,让从严管理干部贯穿于干部培养教育、考察考核、选拔任用、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干部不敢懈怠、不敢腐败、不敢专权、不敢失责。
六是严惩违法违纪。近年来,我们党内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恶劣,政治影响极坏。在加强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的同时,要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反腐肃贪,以猛药去疴的决心维护纪律的严肃性、权威性,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确保纪律得到有效执行。紧紧盯住作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相应对策措施及时跟进,做到掌握情况不迟钝、解决问题不拖延、化解矛盾不积压,坚持有什么问题查清什么问题、发现什么问题查清什么问题。
七是严建制度体系。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加强党的领导制度建设,将党对国家政权机关和其他非党组织实行领导的重要经验进行总结、概括和固定化,同时加强党内生活制度建设,对党内生活方面重要经验进行总结、概括和固定化。全面强化党内生活中的组织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干部管理制度、作风建设制度、基层组织体系、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等制度及体系。
八是严紧监督约束。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机制。从管党、治党的特点和要求看,密切联系群众应从制度层面作出规定,形成人民群众监督、评价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科学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决策民主化制度、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以及党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等,使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常态化、制度化。在此基础上,组织群众定期评议、评价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及时作出回应。通过建立党内外互动的科学机制,真正形成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