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美国宣布加入TPP谈判开始,“狼来了”的故事已经讲了7年。10月5日,美国贸易代表迈克尔·弗罗曼宣布,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成功结束“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达成TPP贸易协定。这次,真的是“狼来了”吗?它对中国会有何影响?
TPP协议是什么?涉及哪些国家?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最初由智利、新加坡、新西兰、文莱于2005年发起,其最重要的特点是相互取消关税。由于最初参与方经济体量较小,这一协定原本少人关注。2008年美国宣布加入,提出要创建一个高标准、更广泛的地区合作协定,此后热度渐高。澳大利亚、秘鲁、越南、日本等国在此后几年陆续加入。
此次达成TPP协定的共有12个国家,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越南、新西兰、智利、墨西哥和秘鲁,其经济规模占全球经济总量的40%。
TPP协定包含大量法律条款,包括投资、服务、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知识产权、劳工、环境等30个章节,其中农产品市场准入、汽车业原产地规则、制药业知识产权保护是此前多轮谈判的主要焦点。经过激烈博弈,各方最终达成妥协。依据协定,相关国家间约1.8万种商品的关税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步减少或完全取消。
TPP协议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与现有一些多边自贸安排相比,TPP谈判的重点在于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并希望以此为样本重塑亚太乃至全球贸易规则,追求“全覆盖”和“高标准”是其显著特征。
首先,TPP追求“全覆盖”。以往大多数自贸协定主要限于降低商品关税、促进服务贸易,而TPP不仅规定取消或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还涵盖投资、竞争政策、技术贸易壁垒、食品安全、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以及绿色增长和劳工保护等,几乎覆盖了贸易的全部范围。
其次,TPP在开放程度上明确指向“高标准”。例如,TPP在环保、劳工、原产地和政府采购等方面均包含了诸多高标准的条款。在数字和跨境电商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等,都有专门的相关章节阐述。专家指出,这些高标准或许体现了国际贸易未来的某种趋势,但是考虑到TPP所包含的国家还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些条款实际上超过了部分国家的现实情况和承受能力。
TPP协议能否顺利实施?
基础协议达成不等于立马生效。TPP协议目前只是12个谈判国部长级的共识,若想真的付诸实施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是“批准关”。TPP协定需完成各国的立法或批准程序后方能生效。12个国家政情各异,审议这份协定将面临政党之间、利益团体之间复杂的政治博弈。以美国国会为例,不少民主党议员批评这项协定将使美国丧失更多就业机会,损害消费者利益,削弱环保意愿。美国一些劳工组织和环保组织也对TPP持明确反对态度,多次抗议示威。按照程序,美国国会要到2016年才会开始审议这项协定,整个过程也要数月时间。此外,加拿大10月中旬将举行联邦议会选举,届时产生的新政府是否认可现有谈判成果也还未知。
其次,TPP协定可能造成新的不平衡和不确定性。在TPP谈判参与国中,既有美国、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文莱、越南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不少专家指出,TPP要求显著地减少贸易保护,限制对外国投资者的监管,对政府采购采取所谓机会均等原则,并对金融自由化设立高标准,超越了不少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也很可能超出了它们本国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罗斯福研究所经济学家亚当·赫什近日也联合撰文指出,TPP协定的谈判过程有很多大型商业游说集团的身影。从专利药品垄断权、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等内容来看,美国主导的TPP协定实际上已与“自由”贸易无关,而更多是关于“人为操作”的贸易——由主要受益者挑选有利可图的公司和产业。
为什么TPP没有中国?
TPP不仅与贸易有关,也与地缘政治相关。TPP常被认为是美日联合遏制中国的协议。美国希望通过TPP全面介入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进而实现其政治意图。10月5日在TPP协议达成一致后,奥巴马发表评论称,TPP协定将给予美国工人应有的平等权利和机会,美国不允许中国等国家来书写全球经济的规则。日本首相安倍的战略则是,以日美两国为主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经济秩序,在安保和经济两方面加强日美合作,进而对中国进行牵制。
此外,对比WTO追求的是降关税,TPP追求的是自由贸易。自由贸易包括零关税,货物、服务全部自由流动等,所有经济监管制度都必须统一标准。说明白点就是禁止各种门槛、操纵、补贴等,而这些条件和贸易准则中国目前还远远达不到。
比如说货币自由兑换。这一点几乎是针对中国,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刚起步,如果现在中国放开货币自由兑换,必然会导致中国经济大幅度动荡,资本大量外流。比如说国企私有化。这一条也是故意将中国排除在外。此外,中国加入TPP协定的其他障碍也不小,环境保护、劳工权益、知识产权等,每样都是高标准。由此可知,TPP就是为将中国排除在外而度身定做的一套贸易体系。TPP一位官员甚至说,“TPP是一个只禁止中国入内的俱乐部”。
TPP对中国有何影响?如何应对?
从短期来看,TPP协定或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形成某种程度的冲击。如中国的贸易数额会大大减少,因为加上制造成本、商务成本、关税成本等,中国的商品价格已不可能和TPP体系内的商品竞争,美国等进口大国可能不会从中国进口商品了,中国的贸易顺差可能会大打折扣。贸易顺差大打折扣,中国的外汇占款就大幅度减少,外汇储备也将大大减少,甚至可能经常性出现逆差,因为中国进口的原油、铁矿石等是刚需。此外,有专家认为,TPP短期内对中国的最大影响是国际投资者的信心。这种信心同时伴随中国经济下行、美国经济开始复苏的大趋势,而变得相当微妙。
但从长期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多边贸易安排都无法将非协定国家和地区排除于国际贸易体系之外,否则其自身发展将大为受限。中国已是世界128个经济体的最大贸易伙伴,就算成为不了规则的制定者,任何规则也都最终绕不开中国。不少美国智库专家和商界领袖认为,TPP协定最终要取得成功需要中国的参与,不包括中国的TPP将会是一份失败的贸易协定。因此,TPP远没到让中国“不淡定”的地步。
TPP谈判结束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即表示,这份协定是当前亚太地区重要的自贸协定之一。中方对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有助于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均持开放态度,希望协定与本地区其他自由贸易安排相互促进,共同为亚太地区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未来,不排除中国在适宜的时候提出加入TPP。但中国也不急于加入,中国正在通过成立亚投行等方式加速构建独具特色的秩序,积极构建以自己为主的经济带。近年来,随着中瑞、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签署,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推进,上海自贸区等试点不断发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和亚太自贸区建设稳步前行,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国呈现出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对外贸易开放格局。因此,不少专家指出,TPP协定达成对中国的预期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