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鲁鸣:一个以篮球为生的人

发布时间:2016-01-06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付政浩 张 博 杨 毅    
 

宫鲁鸣,江苏徐州人,祖籍山东牟平,著名篮球运动员、教练,曾荣获“新中国篮球运动杰出贡献奖”。2014年任中国男篮主教练,2015年带领中国男篮获得第28届亚洲男篮锦标赛冠军。

 

20142月,宫鲁鸣成为中国男篮主教练。

2015103日,中国男篮在湖南长沙以九战全胜的骄人战绩,时隔四年重夺亚锦赛冠军。

经过20个月的艰辛磨练,中国男篮终于完成了凤凰涅槃。而这支队伍的领航人——宫鲁鸣,在无数的欢呼声中,依旧是貌白神清、微笑淡定。

为国家荣誉不惧毁英名

2005年,宫鲁鸣从中国女篮教练一职下课,被安排成为篮管中心训练科研部部长,就此开启了他韬光养晦的十年岁月。

负责探索科学训练方法的训练科研部,在篮管中心的几个部门中算是个清水衙门。该部门由于要负责很多默默无闻的基础训练,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原本负责顶层国家队的宫鲁鸣突然来到这种整年与基层篮球苗子打交道的部门,没有丝毫的不适应,反倒很乐于蛰伏于此,认为自己终于可以潜心钻研一些训练业务,为中国篮球基层训练做些工作。

训练科研部是2004121日正式设立的部门,很多工作准则和训练研发办法都过于粗枝大叶,信奉完美主义的宫鲁鸣到任之初就把很多条文进行了规范化梳理,然后再逐一付诸行动。培养青少年篮球人才,带头研制CBA体测机制和“4+2CBA签约机制……尽管宫鲁鸣做了大量幕后工作,但真正了解他工作价值的人实在寥寥无几。很多友人都认为,想要发挥宫鲁鸣的最大价值,唯一的办法是让其出山执教。所以,在宫鲁鸣出任训练科研部部长的最初几年时间中,每隔几个月就会有俱乐部老总登门拜访,希望其能出山执教,不要把才华埋没在基础训练中。面对这些诚意十足的高薪邀约,宫鲁鸣都只是一味婉拒。时间久了,大家才明白宫鲁鸣的一颗心已经完全放在了培养中国本土人才上面,而CBA目前对外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烈、本土球员的基本功却越来越差,这无疑是宫鲁鸣所无法接受的。

宫鲁鸣2005年下课后的这十年间,每次国家队选帅时,媒体替篮协列出的候选人名单中,宫鲁鸣的名字永远高居榜首,因为种种原因,他都一直不肯出山。但当2013年男篮兵败马尼拉、球队沦为无人问津的烂摊子时,他挺身而出,接过国家队男篮的教鞭。

当宫鲁鸣决意出山时,很多前些年原本支持他执教的朋友却都明确表示反对,原因就是目前的中国男篮千疮百孔,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短期内不可能有太多起色,仓促复出只会毁掉一世名声。但在国家利益面前,宫鲁鸣对所谓的声名尽毁压根不在乎,他更看重的是为篮球事业发展培养一批人才,奠定一个好基础。

大换血为女篮缔造黄金一代

为了国家荣誉,宫鲁鸣甘愿冒着声名尽毁的风险再度出山。而这,并不是他第一次临危“救火”。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坐拥郑海霞等巨星的中国女篮成绩斐然。但随着郑海霞等人的老去,这支世界级强队居然开始在亚洲范围内连栽跟头,从1997年开始亚洲冠军连年旁落,最可悲的是,1999年亚锦赛上,中国女篮居然接连败给日本、韩国、中华台北,最终仅列亚锦赛第四,直接无缘2000年奥运会。而在女篮接连遭遇沉痛打击后,几位名帅也都先后下课,女篮一时间成为了无人肯接手的烂摊子。在这种情况下,时任篮管中心主任的信兰成想到了远在加拿大潜心学习国外先进篮球经验的宫鲁鸣。

1999年,宫鲁鸣回国接手女篮。那是后郑海霞时代的女篮,一如日后姚明退役后的中国男篮一样,队内看似有不少知名老将,但临场战斗力严重名不副实。在这种情况下,宫鲁鸣先用一个半月时间跑遍了WCBA的每个赛区,然后大刀阔斧地推动了女篮的换血。除了前一届女篮的苗立杰外,他引入的几乎全部都是新人:八一队的陈楠和隋菲菲,沈阳部队的胡晓桃,辽宁队的王玲,福建队的陈鹭芸,上海队的叶莉,广东队的潘巍和宋晓云……

宫鲁鸣这种推倒重建、大破大立的做法引起很多媒体和老球员的不满。很多人也很清楚中国女篮已经到了必须换血的地步,但他们反对激进的大破大立,只希望能够修修补补尽早重回亚洲巅峰。所以,在宫鲁鸣推动女篮全面换血之初,他承受了极大的舆论压力。面对这些质疑,宫鲁鸣只是一笑了之,毫不在意。鉴于WCBA训练水平太差,宫鲁鸣便将这批好苗子集中拉到柳州进行集训,一方面认真雕琢她们的体能、基本功和战术素养,另一方面还加强她们在文化素质方面的教育。宫鲁鸣请人为女篮创造队歌,闲暇时请老师教队员学英语和书法,还给这些年轻的姑娘们讲人生道理和励志故事。他希望女篮队员不仅能够练就高水平的篮球技术,还能成为一个高水平的社会人。

经过宫鲁鸣的悉心调教,大换血后的女篮很快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2001年女篮亚锦赛,就如2015年的男篮亚锦赛一样,赛前,宫鲁鸣和他的球队压根不被看好能夺冠,悲观者甚至认为女篮会比1999年的第四名更差。但最终女篮强势夺冠,随后又称霸2002年亚运会,同年还在世锦赛上斩获第六名。这一连串的优异战绩让人喜出望外,之前质疑宫鲁鸣的媒体顿时盛赞宫鲁鸣造就了女篮黄金一代。

坚持梦想铸就篮球英雄

女篮一路高歌猛进,大打翻身仗。然而,世事难料,两年之后,中国女篮兵败雅典奥运,宫鲁鸣黯然下课,从此开启了他在训练科研部蛰伏的十年。十年中,虽然远离一线队,但宫鲁鸣的篮球梦想一如往昔。而这个梦想,从他少年时就已生根发芽。

20世纪60年代中期,江苏地区一个军区大院的篮球场上尘土飞扬,一个瘦削、羞涩的孩子和他的伙伴们终日在这里不知疲倦地挥洒汗水。70年代,江苏省内的中学之间已经开始有了一些校际篮球赛,这个瘦孩子——他的名字叫作宫鲁鸣,开始崭露头角。1973年,以他为主力的球队荣膺全国中学生篮球冠军。同年,球队其余四名主力队员全部入选江苏男篮青年队,就落下宫鲁鸣一个。原因不言自明,个儿太矮,没前途。从此往后十几年里,无论入省青年队、省队还是国家队,宫鲁鸣都没稳稳当当地上过一级,台阶可谓屡上屡下,屡下屡上。1.72米的身高,让他在这个高人如林的战场上承受了太多的挫败。

所幸有恩师钱澄海的欣赏,加上自己的坚韧不拔,宫鲁鸣仍得以绽放光芒。当球员时,宫鲁鸣曾在蒋兴权的麾下,夺得1986年世锦赛的第9名(当时的最好成绩)。退役之后,宫鲁鸣作为蒋兴权的助理教练,在1994年世锦赛上和中国男篮一起实现了世界前八的突破。1995年又接过老蒋的教鞭,带着胡卫东、孙军、巩晓彬、郑武、李晓勇这黄金一代,一年之后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再进前八——这是中国男篮的第一次奥运前八。然而功成之后,宫鲁鸣却宣布辞职,谜一样地离去。时隔多年,他告诉人们:我并不想走,但当我发觉身边所有的路都已堵死,我已经不能再给中国男篮带来任何改变的时候,我只能离开。其实,辞职前我已经写好了1997年的训练计划。可想而知当初他是多么的无奈。

无数次的挫败与不甘,铸就了一个“坚持”的英雄。从打篮球的第一天起,直至1996年率军西征亚特兰大,三十年间,宫鲁鸣从未离开过自己深爱的祖国篮球事业。正如他自己所说:“从打篮球到当教练,一晃几十年了,篮球就是我的工作,我只会干这个也爱干这个。”

如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宫鲁鸣在2014年重新接手中国男篮之后所讲的话:就我个人而言,站在球场上永远比坐在办公室舒服得多。我这一生成过、败过,现在真没什么需要证明自己的了。回来就是因为喜欢篮球,喜欢一线,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为同一个目标奋斗的感觉。这也是我最终同意接手国家队的原因。说得高尚一点,就是有篮球情结。所以,我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这些年轻人尽快成长,帮助中国男篮走出低谷。

从严治队打造“钢铁之师”

重新接过国家队的教鞭,宫鲁鸣没有与篮协签下合同,也没有工资,只是每个月领取数量并不多的一点点补助。但他并不在意这些,他在乎的是能够真正拥有国家队的掌控权,用自己的方式训练这批有前途、愿意努力的年轻人。

上任之初,宫鲁鸣提的第一个条件,就是男篮的一切他说了算。

首先,就是选人方面。宫鲁鸣说他的球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愿意为国家队付出,愿意为国出战是基本条件,代表国家队要有责任心和荣誉感;第二能力要够;第三身体要够好,能承担训练要求。”

因此,出任主帅伊始,宫鲁鸣做出的一项举措第一时间就引发了热议。他公布的男篮集训名单中几乎全部都是年轻球员,其中就包括当时尚未开始打CBA的周琦,而2013年亚锦赛的主力们几乎全部落选。宫鲁鸣直言,他要把更多机会交给年轻人,不排除会引入一些老球员“传帮带”,但前提是他们愿意回来,要展现出愿意为国家效力的态度。“我只选拔那些有意愿为国家效力的球员,不愿意打的没人求着你打国家队。”

其次,就是从严治队。宫鲁鸣的带队严格、训练量大,是出了名的,前国手胡卫东评价他“训练铁腕,六亲不认”。2015年上半年,中国队在海埂进行艰苦的体能拉练,由于训练强度大,有一些队员滋生了消极心理。宫鲁鸣没有放低自己的标准,反而对队员说:“人在做,天在看。你们到时坚持不了,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最后别怪我没提醒你们。活于逆流而上,死于顺流而下。因为一点伤就全停下来,在我们这里,这条路行不通,我不会鼓励这种做法,更不会去同情你。”

经过魔鬼训练,国家队的成员都提前轻松通过了曾经令他们头疼的CBA体测。在本届亚锦赛上,体能问题不再是中国男篮的绊脚石,即便到了第四节,中国男篮的小伙子们依旧像打了鸡血一样,浑身都是劲,这也是为何他们能够用身体冲垮伊朗的原因。当然,最根本的还是由于精神面貌大变样,宫鲁鸣为球队注入了热血和铁血,永不言弃、不惧对抗不再只是美好的愿望。

征战沙场,无非胜败,而胜败,不光人为,也有天定。中国男篮这次赢了,接着就要准备2016年里约奥运会;里约有可能赢,也有可能赢不了。然而无论成败,宫鲁鸣打造了一支最具凝聚力的“钢铁之师”是真的,这支球队打出了老一代国家队的那种精神是真的。前八一双鹿男篮队员李克说得好:“宫鲁鸣带给中国男篮的不仅仅是成绩,而是重新建立了文化。让我们看到了老男篮的影子。若干年后,不管宫鲁鸣还在不在帅位,有些东西一定会传承下来,每个队员所学到的东西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在困境中巍然不动的正能量影响的不仅仅是十二个人。”

虽然宫鲁鸣说自己“只是一个热爱篮球,并以此为生的人”,但他的篮球生涯,却切切实实做到了“为祖国争光”这五个字。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