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理论宣讲要做到“四有”

发布时间:2016-03-02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方建明    

 

理论宣讲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推动科学理论走进群众的重要途径,是统一思想认识、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举措。基层理论宣讲者肩负着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传递给基层干部群众,化解基层干部群众思想疑虑、理论困惑、认识迷雾的重任。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当下的基层理论宣讲一定程度地遇到了“讲者难,听者烦”的尴尬。如何适应新时期理论宣讲的要求,笔者认为要做到“四有”。

有理。主要是指理论宣讲既要对受众有思想理论上的引领,又要有对实践的理性思考。这就要求基层宣讲者认真学习研究党和国家的有关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吃透精神;潜心钻研,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积累,勤于对问题的思考,追求在理论宣讲工作中厚积薄发,力争把党的理论变成群众的语言,让人民群众听得懂、理解得透、记得住、贯彻得好。譬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梦的宣讲,首先要遵循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其次要走进支撑这些观点和精神的历史真实以及当下社会的现实状态中,通过数字、事例、比较,去还原、体验、思考社会发展的历程,去感悟社会脉搏的律动,升华对规律性的认识。以宣讲“坚持走中国道路”为例,就要回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回顾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实践,在历史纵向比较中做文章,既讲宏观发展,讲数据,也讲微观变化,讲感受,使受众既受到思想理论上的引领,又形成对实践的正确思考。

有趣。主要是指理论宣讲要把枯燥的理论讲得生动活泼、形象直观、深入浅出,让人折服。一名好的理论宣讲者,就是要善于运用听众爱听的语言,把复杂的道理讲简单,把简单的事情说深刻,把科学的理论装进听众的脑袋。理论宣讲工作不容易做,除了受到宣讲者自身理论修养的限制之外,还存在着转化的难度,即如何把枯燥的理论转化为鲜活有趣的群众语言,趣味横生地宣讲给听讲者,使其听得懂、乐于听。让理论宣讲有趣可以借助技巧。一是可以用鲜活的故事打动受众。用故事来宣讲理论,把理论蕴含在鲜活的故事中,通过分析故事来解析理论,让受众在听故事中接受理论滋养。二是可以让受众在读图中体验。图片能形成视觉冲击力,营造想象的空间。在宣讲中,一幅图往往胜过千言万语,能激发创造力,使受众的记忆更持久。宣讲者可提前制作PPT宣讲稿,让图片展示独特魅力,让文字符号具有图片的韵味,形式新颖又出众。三是可以用理论分析问题。通过摆问题,谈解决问题的方法,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演示理论的作用和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趣味,听众在“围观”看“热闹”时,会不知不觉地接受宣讲的理论。

有情。主要包含两个方面,既是指基层理论宣讲者要真心热爱、真情投入理论宣讲工作,也包含宣讲时要激发群众,调动受众参与热情。基层理论宣讲者大多都是兼职,没有特别待遇,没有耀眼光环,靠的是从事理论宣讲的浓厚兴趣,能够乐在其中,享受宣讲工作本身;靠的是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把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帮助群众解疑释惑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宣讲要调动听众的激情,则要求宣讲者有真性情,诚实为人,真实做事,广交朋友,与人为善,言行一致,以朴实作风与过硬人格赢得信赖与尊重。所以,做至诚尽性之人,把理论宣讲当作事业来追求,培养健康阳光、轻松平和、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和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热爱宣讲的积极情感,是理论宣讲员必须首先完成的基本功课,也是完成一堂生动活泼的互动式理论宣讲课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理论宣讲不是填鸭式、强迫式的单向灌输,而是讲听双方情感交流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会发生情感碰撞、情绪互动。作为主导的宣讲者,其价值取向、境界高低、人格力量会影响听众的情绪,也影响到宣讲效果。只有宣讲者进入角色,情绪健康、有思想深度并满怀激情,有真实情感又深入浅出,才能点燃听众激情、引发听众深思、形成轻松互动。

有用。主要是指理论宣讲要让受众有启发、有收获。只有把握时代脉搏,真正在理论宣讲中解答好群众疑惑的问题、解决好群众关注的问题,才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理论可信、可用,感受到真理的魅力。一要深入调查研究。事前根据宣讲的内容,进行周密细致的调查,多向群众学习,多发现研究问题,多思索解决办法。二要善于学习和锻炼使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理论只有被正确充分地使用才会发挥作用,而理论工具的使用是需要不断的实践、摸索,在认识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理论工具,既锻炼自己,也能积累传授给别人的经验和方法。三要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把宣讲对象分众化,细分受众人群。通过把握不同群体差异性、选择性、多样性的理论需求,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宣讲方式,针对不同群体,有侧重地进行宣讲。只有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与广大群众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使理论宣讲有的放矢。

党的创新理论是与历史同行、与时代同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理论。传播普及党的创新理论必须适应时代新要求、回应社会新诉求、顺应人民新需求,坚持“有理、有趣、有情、有用”相结合的宣讲内容和方式,才能为广大群众所真心欢迎、真心接受、真心信服和真心运用。

(作者单位:中共淮安市淮阴区委宣传部)

 

动态

基层党员冬训推广“互联网+冬训”模式

我省连续38年于年末岁初集中对全省近400万基层党员开展理论教育活动。2015年度冬训工作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全会精神”、“准确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六个专题展开,从201512月开始,20163月底前结束。推广“互联网+冬训”模式是今年工作的一大亮点。除了在中江网、“理论之光”网站、微信平台等开设冬训专栏,提供学习资源、反映各地动态以外,还在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开展了“我们的十三五?我们的小康”冬训知识竞赛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形成热潮。截至1月底,已有超过23万党员干部关注参与。(沈萱礼)

“微言传大义,影像说价值”微视频大赛收官

大赛共收到微视频投稿687部,第一轮评选确定107部作品入围。在为期两周的网络投票中,投票人次达到379.7万。经专家评选并报部领导审定,《不忘初心,永恒向前》、《在风中飞》等10部作品获一二三等奖,《摇摆的风筝》获人气奖,无锡、常州市委宣传部获组织工作奖。

盐城:开展下访干部驻村宣讲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中,盐城发动510名市县下访干部积极开展驻村宣讲,每人至少讲两场。自2015127日市部署会议以来,各下访干部利用党日活动、冬季农闲等时机,坚持深入镇村边走访、边宣讲,并结合自身职能,着重向群众宣讲中央省市即将出台的惠民措施,宣传共享发展理念和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夏恒瑾)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