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协调发展理念放在我国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提出了区域和城乡一体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同步发展、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共同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四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内容,并明确了具体要求。
协调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了,我国发展就有了崭新的空间布局、合理的利益格局,就会获得广阔发展空间和充足发展后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国家战略实施力度。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加快构建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受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继续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协调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同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相形之下,社会建设比较滞后,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是必要的,但在经济总量做大以后则要注意经济和社会之间的平衡,否则就会出现“中等收入陷阱”“阿喀琉斯之踵”等病灶,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这就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做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和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工作,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五中全会指出:“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
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
一些地方把GDP增长作为硬指标,把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作为软约束,在发展中只注重提升经济实力,忽视思想文化建设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客观上造成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状。没有软实力的大幅提升,经济实力再强,也很难建成文明的国度。这就需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两轮驱动、双翼共振,促进“硬实力”和“软实力”一起增强。五中全会指出:“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习近平指出:“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的同时,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体现了重点论和全面论的统一。”“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协调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习近平指出:“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同为国家的两大职能,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同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可以延缓国防建设的进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近年来,军地各级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在军民融合发展上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促进了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的同步增长。目前,我国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建设正在由工业化半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我军加速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国防建设正在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两者都处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就是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二者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充分利用,达到经济建设国防效益最大化和国防建设经济效益最大化,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