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掌舵中国这艘大船,已三年有余。履新三年多,谙熟中国历史与西方治理的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进行了一系列新实践、新探索、新创造。“中国梦”“两个一百年”“三严三实”“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这些宝贵经验和理论成果,展示出中国治国理政的新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的境界。
提出一个“中国梦”的伟大愿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2012年11月29日)
【阐述】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并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此后,“中国梦”这个词在他的公开讲话和采访中出现200多次,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民族凝聚的坚实内核,极大地激发了中华儿女发展国家、振兴民族的热情。习近平说,中国梦“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把国家民族和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每个人为实现梦想的努力,汇聚成了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强大正能量。
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是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这一目标,既是中华民族的宏伟目标,也把每个人、每个家庭、各方面群众的愿望和利益结合起来了。发展是硬道理,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础。
——习近平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强调(2014年7月8日)
【阐述】习近平任起草小组组长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两个一百年”,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八大后,“两个一百年”在习总书记的公开讲话和文章中提及100次以上,与中国梦一起成为引领中国前行的时代号召。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既是中华民族的宏伟目标,也把每个人、每个家庭、各方面群众的愿望和利益结合起来了。这一目标,是党对全国人民的一份政治承诺。中共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政党、最大的执政党,有着一份历史担当,那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也是这个政党从成立第一天起就被赋予的使命。
提出“三严三实”的治党风格
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要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
——习近平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的讲话(2015年1月12日)
【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两会”期间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突出“严”和“实”,贯穿习近平30多年的从政生涯。习近平是中共历史上罕见的一阶一阶晋升的政治领导人,在十七大时就开始分管党建工作,深知地方治理需务实为重,治党要严字当头。作为总书记,习近平提得最多的就是从严治党。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改进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为持续至今的作风建设、反腐倡廉打下了基础。随后两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则再次为拥有87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注入活力和生机。重拳反腐“治标”,严明纪律“治本”,把“党纪”挺在前面,让全党严守“政治规矩”,党风政风日益清朗。“三严三实”反映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内在自律和外在约束的有机统一,是中央对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15年2月2日)
【阐述】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年底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一年多里,“四个全面”在习近平的公开讲话与文章中出现60余次,也是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和总框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分别提出的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改”为主题,向外界显示出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是一个有历史担当的领导集体。四中全会以法治为主题,渗透着习近平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亲身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劫难的习近平,深知如果国家没有法治,人人都无安全感。纵观世界各国,现代治理无一不是法治治理。“全面从严治党”则是习近平对我党在中国执政的深刻思考。苏联亡党的最大教训便是治党不力。能否从严治党,关系我党在中国能否长期执政,关系我党的生死存亡。
提出“五大理念”的发展思路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2016年1月29日)
【阐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已成为引领当下中国发展实践的“指挥棒”。据不完全统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国内调研中50多次提到“五大发展理念”中的某一方面,十八届五中全会后更是10余次提及“五大发展理念”。他还给五大发展理念中的每一个词都配上了一个动词: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习近平认为,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五大发展理念就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它不仅回答了中国经济如何转型的问题,更为中国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将深刻影响世界经济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