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发布时间:2016-05-03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阿里解读“新经济”

 

“新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热词是在35日全国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时。报告在论述“十三五”期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着力点时指出,“经济发展必然会有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过程……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新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媒体舆论关注的热点。

对于新经济,阿里研究院从自己独特的视角作出深度解读。

新经济的内涵

新经济是DT技术所推动的经济发展新思维。

新经济最早出现于美国1996年《商业周刊》的一组文章中,用于描述信息技术革命所引发的新产业和新发展模式。如果说新经济的第一轮浪潮主要是由IT技术所引发的经济革命,策源地是在美国,那么当下正在发生的,第二轮的新经济革命则是由DT技术所推动,中国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心。

互联网起源于美国,但是却在中国获得更大的应用场景。中国在互联网经济的各个方面,如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云计算、大数据应用、分享经济等,都具备了和美国一争高下的独特优势。中国领导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并迅速将新经济纳入国策。显然,加快发展新经济不是局部考量,而是在经济新常态局面下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思维、新方式。

新经济的特征

新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反映在6大议题上,即:新的信息基础设施——“云、网、端”逐步形成;新的生产要素——“数据”持续投入;新的经济形态——“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和“微经济”三位一体,相辅相成;新的贸易形式——“跨境经济”重塑全球贸易格局;新的商业范式——C2B运作日趋主流;新的治理模式——“协同治理”机制已成共识。

从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脉动中,我们能感受到新经济蓬勃兴起的力量。其突出特征表现在:

 “云、网、端”新信息基础设施逐渐形成。“云、网、端”新信息基础设施正叠加于原有农业基础设施、工业基础设施之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据”新生产要素持续投入。可以持续的从量的角度增加数据投入,从质的角度深挖数据富矿获得新知识模式,技术进步由此产生,生产率提升获得了新空间,跨界创新融合源源不断。

“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和“微经济”三位一体、相辅相承。“平台经济”是基础,“共享经济”是实质,“微经济”是土壤。紧密联系的三者将构成中国新经济的基本形态。

 “跨境经济”重塑全球贸易格局。通过共享输出新信息基础设施及电商平台服务等能力,将可以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一起成长,实现全球经济的“普惠性”增长。

 C2B”运作日趋主流。C2B不仅是个性化定制,也不局限于消费品生产领域,其代表了由互联网所驱动的技术-经济范式的转变。

 “协同治理”机制已成共识。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平台经济蓬勃兴起的今天,我们所面对的国内、国际互联网经济治理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多利益相关方协同共治”是为各方认可的应对方式。

新经济的价值

原有增长动力遭遇挑战之际,为促进生产要素升级和分工结构优化,形成生产率持续提升,把握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难得机遇,全面推进新经济发展,就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将带来持续的技术进步和商业创新,从而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壮大新动能、发展新经济”的关键是深入贯彻创新驱动战略。让创新的思维融入血液,勇于探索、锐意进取,用好新动能、抓住新经济带来的难得历史机遇,中国经济将迎来更好的未来。

促进传统要素的有效投入。通过电子商务等方式,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地域之间的界限、行业之间的壁垒,实现了这些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依托平台,众多小企业(个人)互动的网络化生产体系,取代了旧有的围绕少数大企业的链式生产体系,激发了任何一方均无法独立完成的“开放协作式创新”,降低了大规模经济波动的风险。

加速国内消费潜力的释放。在拉动内需增长上,互联网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BCG报告预计到2020年,网络购物规模将达到约1.9万亿美元,42%的私人消费增长将来自于网络消费。

实现生产要素的升级。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新生产要素喷薄而出,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见的机遇。

达成结构优化的目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区域一体化,国际化有了新的实现方式和路径。

推动经济管理制度的变革。新信息基础设施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供了新途径,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取得了丰硕成果。新经济不仅从技术层面革新了社会和经济面貌,而且也不断满足着新时期对经济管理制度变革的需求。

培育创新发展的温床。新经济在培育创新主体、研发新技术、形成新产业、催生新业态、开发新区域、孵化新模式、创造新品牌上作用显著。

促成向C2B的全面转型。C2B模式是DT时代的商业模式,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正确方向。向C2B全面转型是传统产业拥抱新经济的有效抓手。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