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一位名叫梁言顺的青年学者从辽宁大学毕业,考取了中央党校在职博士生,师从著名经济学家苏星教授。关于选择什么研究方向的问题,梁言顺请教了导师。苏教授举起右手,摸了摸他那颗“列宁头”,一副笑眯眯的样子看着自己的学生:“经济学是致用之学,研究经济学要从现实出发,关注现实,而不要从概念出发。”
应该关注的现实是什么呢?梁言顺的思维在飞旋,他脑中闪出了曾发生的一幕……
“好兄弟,求你救救我的孩子,救救我的村庄吧!”这是梁言顺的一位挚友在临终前发出的最后呼救。
挚友是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青年实业家,为了改变家乡落后面貌,他竭尽全力引资建起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化工企业,父老乡亲很快因此而富裕起来。
但很快问题也来了,村上的人接二连三不明不白地患上一种怪病,甚至连吃奶没几个月的孩子也没能逃脱厄运。后来发现,使人们富起来的化工厂导致了周围水和土地的严重污染,人们在点钞票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吮吸着毒汁。
乡亲们开始把存款提出来改造湖泊与河流,但存款用光了,疾病仍然如恶魔般地吞噬着他们的生命。乡亲们愤怒了,终有一天举起了锄头,将家边的那座化工厂一扫而平。
然而,当他们再拾起锄头回到地头种植稻粮时,却发现那地、那河早已飘不出原有的稻谷香了。他们转身找到住在高楼洋房里的厂主,谁知厂主的家里正在为13岁的独生子举行葬礼,厂主自己也得了与儿子同样的不治之症,他在床头痛心疾首地喊着:“你们杀了我吧!别让我受折磨了,快杀了我吧!杀了我吧……”乡亲们看着这一情景,不由得都恸哭起来。
挚友的绝望呼救和乞求,如铁钩般扎在梁言顺的心头,他感到彻骨入髓的痛。
“代价!代价——”一个名词在梁言顺的脑海里蹦出。挚友无可挽回的惨痛,让梁言顺迷乱的心空豁然晴朗:代价,这不正是我要研究、关注的现实吗?
“苏老师,有了!”梁言顺飞步来到导师身边。
苏星教授仍然笑眯眯:“噢?”
1997年,梁言顺围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论低代价经济增长》,从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分析入手,形成了自己独创的“低代价经济增长理论”,引起广泛关注。
点 评
青年实业家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勇于创业本没有错,但他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发展,不仅造成了环境的恶化,而且直接损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危及人的生存,自己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保证经济发展健康、协调、可持续。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事关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这是一个个沉重代价提出的时代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