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作为服务于农村金融一线的农商行,所处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同业竞争更加激烈,员工思想更加活跃,维权和发展的责任更加重大。这对工会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也提出了新要求。
求变意识不强,难以适应形势变化。新常态下,农商行的经营环境、员工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隐藏的矛盾和问题在近年集中显现,员工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如果工会工作仍然停留在“发发福利”、“组织员工吃喝玩”等浅层,不能实质性地为职工办实事,不能协调好劳资关系,不能平衡好农商行转型发展和员工权益之间的关系,将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机构力量薄弱,难以全面履职尽责。当前,农商行出于高效管理、节约成本的考虑,包括工会在内的党群工作更多地让位于业务工作,造成机构简、人员少、职能散等问题,与工会的职责、任务和职工的要求、期望不相适应。同时,经营层和职工对工会的期许不一样,一方侧重于经营发展,一方侧重于维护权益,特别在推进绩效改革、参与民主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点。
功能定位不准,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工会工作不同于业务经营管理,没有一套较为成熟的考核指标体系,当前不少农商行将业绩指标优劣与工会工作好坏等同,存在“重上级要求怎么干,轻职工怎么盼”等问题,缺乏对员工的关心、尊重、教育和辅导,导致工会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面对形势的变化,面对自身的不足,农商行工会如何积极融入转型发展大潮,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提升服务职工和转型发展能力,值得深入思考。
要完善组织架构,做到服务职工“零距离”。按照全面、适度的原则,健全工会组织机构,配齐工作人员,保障工作运转流畅,加强业务经营的组织管理和职工提案的协调处理,使工会工作更加契合实际需求。根据党支部、团支部设置,同步设立工会小组,做到业务经营发展到哪里,工会组织就建到哪里,工会组织关系就明确到哪里。通过共建组织、共建阵地,将工会组织搭建到基层网点和职工身边,避免出现“空头工会”、“空心工会”等状况。优选工会干部,积极探索工会干部直选和职工群众评议等制度,落实工会干部待遇,增强工会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形成工会干部争着当、工会工作争着干的良好局面。
要深化履职内涵,当好服务发展“助推器”。在业务经营的主战场中,找准工作的重点、难点和主攻点,拓宽工会参与企业发展的领域,实现职工个人发展与农商行发展的同频共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完善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做好典型人物的培养、选树和宣传工作,帮助员工坚定理想、摆正位置、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当好“引领者”。以推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为目标,通过开展劳动竞赛、“五小创新”、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文明服务等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升职工素质,增长职工才干,实现职工价值,当好“推动者”。紧贴职工、客户、社会需求,以项目制运作的方式,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群众满意的工会活动品牌和服务品牌,以“工会品牌”塑造“品牌工会”,以品牌效应带动全面工作,实现工会工作与业务经营相促进、相融合,当好“践行者”,让工会工作永葆活力。
近年来,海门农商行工会以融入转型发展、服务广大员工为切入点,重点推进劳动关系构建和职工文化品牌建设,2014年-2015年,市农商行先后获得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职工书屋、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基层网点荣誉覆盖率近90%,在全省范围内打响了职工文化品牌,提升了社会影响力。
夯实发展之“基”,建立健全运作机制。持续强化自身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工会组织、制度体系,增强规范运作能力。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强化经费审查工作,对工会经费收、管、用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工会经费有效地用在工会工作上,为员工办实事。同时,完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奖励办法》,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扩大奖励范围,提高奖励金额,充分调动干部员工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和服务大局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加强民主管理。把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放在突出位置,主动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薪酬绩效办法、企业年金管理、保密与竞业限制协议等制度计划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按时召开职代会,提前公示内容,广泛征求意见,维护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高民主化管理水平。
建好职工之“家”,打造幸福温馨家园。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抓手,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不断推进和丰富建家内涵,提升建家水平。一方面,物质上建家。通过打造职工书屋、实行自助餐模式、举办瑜伽班、开通广播站、推广工间操等一系列举措,解决员工学习、就餐、体育锻炼等实际问题。同时,以“家文化”为引领,支持基层网点布设文化墙,购置微波炉、冰箱、茶几、书橱、书籍等基础生活设施,创造条件为城区网点配送午餐,解决员工后顾之忧。另一方面,精神上建家。从保障员工福利出发,完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制度,严格执行年休假制度;从关心员工生活出发,落实员工结婚、生日、子女升学等祝贺机制和员工生病住院、亲属逝世等慰问机制,每逢重要节假日,市总行高管带队看望坚守工作岗位的一线员工,使广大员工进一步感受到“工会、总行就是我们的家”,增强了全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履好引领之“责”,服务转型发展大局。把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作为战略重点。针对业务经营的关键指标、关键环节和关键项目,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岗位练兵、岗位建功、服务大使等评选活动,为农商行争创效益和形象提升发挥积极作用。同时,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通过上线E-learning学习平台,举办内训师培训班,开展文化大讲堂活动,转发各类学历教育、资格考试信息等,帮助员工立足岗位自学成才,提升学历层次和专业技能。目前,全行员工职称拥有率超过50%。
找准创新之“钥”,与时俱进永葆活力。营造全员创新氛围。深入开展“五小”创新活动,通过制定评审和奖励标准,建立专家评委库、项目资源库,建立健全评审和项目落地机制,让职工的才智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创新活动组织方式。针对员工年龄结构复杂、兴趣爱好迥异、工会活动众口难调的实际情况,通过组建兴趣小组,对工会活动进行分层分类管理,有效提高职工的积极性。近年来,先后组建了女职工瑜伽兴趣小组,文学、摄影、书画等文艺爱好者兴趣小组,同时响应年轻员工诉求,组建了自己的足球队和篮球队。拓宽工会工作外延。在服务好本单位职工的基础上,工会还承担了文明创建、社会公益等方面的职能。近年来,海门农商行工会利用自身优势,组织开展送戏下乡、“小小银行家”暑期实践、“走近你、了解我”街头调查等活动,并成立“日行一善”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志愿交通执勤”、“党团员进社区”、“双拥”走访、贫困户结对帮扶、义务献血等活动,在全行营造了“崇善、向善、行善”的浓烈氛围。五年来,全行各项集体捐款600多万元,各项个人捐款超70万元,获得了海门市“积德行善”牌匾、海门市首届“十佳慈善之星”荣誉称号。
(作者系海门市农村商业银行监事长、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