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开启了党员教育的信息化时代,既为党员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加科学灵活的形式、畅通有效的渠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无锡市基层党员教育积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将“互联网+”与党员教育工作深度融合,以与时代“联网”的姿态提升创新指数,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全面提升党员教育的信息化水平,为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提升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互联网+平台,打造党员教育新阵地
着力在信息化上下功夫,打造优质平台,扩大党员教育阵地,使教育资源迅速流通,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形成了多媒体、广覆盖的党员教育服务网络。
建设网上服务平台。2011年,建党90周年之际,我市基层党务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无锡先锋网”正式开通。基层党务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全市组织资源、政务资源、教育资源的整合,成为上级党组织服务基层组织和党员的新载体。平台以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传递正能量为党员教育的立足点,开设有“新闻动态”、“服务咨询”、“组织在线”、“党务管理”、“党员教育”、“党内统计”等栏目,进一步拓宽了党员教育的形式和服务内容,成为党员干部网上学习的新课堂、提升党务效能的新帮手。
完善远程教育平台。一是充分发挥“党员电教中心”功能。借助教育系统庞大的用户群体,在“党员之家”开设了“党建动态”、“党史教育”、“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员”等栏目,对党务信息、党史知识以及无锡本地的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信息进行发布,让电教中心成为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了解党建工作的重要窗口。二是推广电信IPTV综合视讯平台,开设“银屏党校”、“红色经典”、“技术培训”、“科普知识”等12个专栏,制作、上传视频学习课件2200多部。三是与市电视台合作开辟远程教育电视频道。设置“党建视点”、“党课讲座”等栏目,宣传先进典型,解读富民政策,传授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等知识,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打造移动“微平台”。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我们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尝试教育模式由阵地式向移动式转变。针对大学生流动党员、非公企业党员、机关在职党员、在外务工党员等不同党员群体需求,开通融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党建手机报,以信息、图片等形式将党建工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信息、做法和经验传递给广大党员干部。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快捷、互动性强的特点,分类建立了QQ群、党建微博、微信以及党教微刊等“微平台”。通过生动的图文音像等形式,定期向党员发布党建动态、党务知识以及志愿帮扶、就业信息、科普知识等,使党员教育通俗易懂、鲜活生动,入脑入心、富有实效。各类“微平台”既能将党的声音即时传递到党员身边,又满足了党员个人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能随时、按需、自主开展学习。仅党建微信“微阅读”受教育党员数就超过了12万人,有效拓展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员教育的新路径,成为党员教育新品牌。
互联网+活动,形成党员教育新模式
线上线下互动,网上网下互通,把党员教育贯穿于为群众服务的各种活动之中,实现了党员教育由传统服务向智能服务的提升。
开展“网络志愿者服务”活动。市网管中心联合32个远教成员单位,将服务资源分为党建、教育、卫生、农林、法律等12个大类,10多万名党员志愿者在线为党员群众进行解答、回应诉求。网络志愿者服务活动将党的群众路线延伸到网上,丰富了党了解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新途径,使群众受益于“互联网+”党员教育。开展“远教大篷车”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送科普、送信息、送服务下乡,为群众提供政策、技术等方面的现场服务,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欢迎。
开展“典型选树学”活动。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开展“感动无锡十佳共产党员选树学”、“返乡创业、岗位创新双十佳党员选树学”等活动,精心制作“先辈先进”、“党员故事会”、“红色记忆”等党建典型电视专题片120多部,通过网站、电视等进行循环播放报道。同时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以网络宣传带动党员学习,变“个体效应”为“群体效应”,10000多名党员接受了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教育,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开展“统一活动日”主题学习活动。依托共产党员网、党建网等网络平台,每月20日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使中央的声音直达基层。一月一主题,每月上报一表一照一信息。同时,强化活动日效果,通过观摩学习日活动、调阅学习记录、随机访谈等形式,督促基层党员干部真学、真用,确保学习内容、时间、人员和效果“四落实”,不断推动基层党的组织生活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互联网+体验,焕发党员教育新活力
通过“互联网+体验”,使党员教育工作突破传统教育方式的局限,形成无缝衔接的学习通道。使党员教育真正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党员骨干引领学习。拓展为民服务的空间,推进网络教育入户工程。在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非公企业等不同领域建立1000多个党员中心户,按照一个网络、一块牌子、一个架子、一本册子、一张单子等“五个一”要求,进行规范运作。利用网络高效便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传递党的“好声音”,“网”聚正能量,搭建党群沟通桥梁,发挥党员中心户在服务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作用。
下村入户交流学习。组织1200多名党员干部到农村实践锻炼,组织100多名党员干部到经济薄弱村任(挂)“第一书记”,把学习培训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亲眼观看、亲耳聆听、亲身体验,使党员不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新观念。同时更加注重党员的参与表达,建立“党员干部在基层”QQ群,便于党员干部在实践体验的同时,通过互联网及时交流思考与感悟,由以往的“灌输”式教育变为“互动”式教育,促进党员干部成长成才。
红色文化传承学习。联合市旅游局、档案局、党史办等,统一规划,开设“东林讲坛”、“梁溪大讲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其中“梁溪大讲堂”坚持导向性、公益性、开放性和规范性原则,面向全市党员干部,科学设置内容,精选名家名师,阐释时势要政、解读经济热点、讲述当前大势。讲堂开办近3年来,先后举办讲座50余次,听讲受众近30万人次,成为地域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主体功能完备、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美誉度的“无锡城市课堂”。同时,印发《红色档案》、《红色记忆》等红色教育书籍,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
(作者单位:无锡市网络宣传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