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传播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平台

发布时间:2016-06-29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成东红 张鹏鹏    
 

为推动社会各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南京市高度重视发挥讲坛在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效能,深入基层开展理论宣讲。不同于过去专注精英、面向特定群体的特性,如今的讲坛发展具有新的特点,即深入基层,面向大众。越来越多的讲坛针对不同群体,分设不同课堂,以满足不同人群多样性、差异性、选择性的个性需求;越来越多的市民热衷参与各类讲座、讲坛活动,听讲座成为市民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

一、基本情况

在整合全市宣讲力量的基础上,南京市建立公益讲坛百余个,打造了“名师公益大讲堂”“金图讲坛”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精品讲坛,并建立了百姓宣讲团、草根宣讲团等一批广受欢迎的宣讲团体,积极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梦、“四学四讲”系列宣讲活动,贴近实际,取得了良好成效。各区则面向社会不同群体,采用多种形式,强化讲坛建设,丰富讲坛文化,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公益活动为特色。近两年来,玄武区驻区企业成功举办各类公益活动27场,推出了“七彩向阳花”“流动儿童怡忻园”等16个公益项目。珠江壹号楼宇党支部、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参与“夕阳天使”行动,定期看望、慰问街区13位孤寡空巢老人,举办集体生日,排解老人晚年孤寂。通过“爱心大接力”,在街区成功营造了“奉献、互助、关爱”的氛围,企业的街区归属感和责任意识愈加浓厚。

以校园教育为特色。鼓楼区则紧抓校园教育,提高针对性,开展“校园讲坛”活动。鼓楼区中小学生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贯彻全年,有励志故事校园行、“小小百家讲坛”主题演讲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各学校积极开展“我爱读书”活动,天妃宫小学“爱的故事”读书分享会、白云园小学“好书推荐暨图书漂流活动”、古平岗小学“最是书香能致远”等活动,在校园里营造出浓浓的读书氛围。社区“希望来吧”“校外辅导站”等第二课堂引导孩子们勤读书、读好书。组织“师德师范”活动。将今年师德讲坛的主题确定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教师开展《用“道德”和“法律”支撑起美丽的青春》《传承孝道学会感恩》等讲座,影响带动未成年人。

以新媒体宣讲为特色。各区积极发挥新媒体作用,传播核心价值观。秦淮区专门设立“好人纪实”工作室,拍摄《身边的感动》系列纪录片,用精悍、贴近生活的小型纪实片为秦淮好人立传,传播秦淮好人的感人事迹和好人思想。工作室通过“微电影、微故事”展示先进典型最精彩的闪光点。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秦淮区将这些纪录片刻录成上万张光盘下发各系统和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等,通过“秦淮发布”官方微博、公益宣传荧屏等各种平台开展宣传,组织广大网友积极观看、转发,为好人点赞。至今,该区已成功拍摄制作了15部纪录片。玄武区针对网络在企业管理层等高端群体社交生活中的作用,利用开设的中山路名品街区专题页面、“中山路国际名品街区手机报”“中山路国际名品街区微信公众号”“智汇新街口”专属微博等,面向街区企业管理层,定期推送志愿招募、典型宣传、政策解读等内容,进一步拉近与企业管理层的距离,促进双向互动,增近共识与理解合作,凝聚街区正能量,强化了党在网络等虚拟领域引领核心价值的作用。

以“身边普通人”为特色。高淳区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立足身边普通人的故事,挖掘普通百姓身上的真善美,点燃百姓崇德向善热情,在全区形成“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氛围。在文明单位、村镇、中小学开办“道德讲堂”,通过故事员的深情演绎,让道德楷模的感人事迹广为传颂,深入人心。

二、主要经验

政府主导,社会力量积极介入。很大一部分公益讲坛由政府各部门主办,主要以理论宣讲、政策解读、就业培训、社区教育为主,通过政府的力量推动公益讲坛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提供保障。一些社会力量对举办公益讲座抱有极高的热情,包括企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的积极介入丰富了公益讲坛文化,也使公益讲坛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等得以彰显。

广域传播,多种平台同步宣讲。南京市公益讲坛不仅立足于固定场所的宣讲模式,还创新形式进一步拓宽传播范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公益讲坛已经不再局限于“讲坛”或“讲座”这种单一形式,电视媒体乃至网络新媒体都是开展宣讲活动的广阔空间。“名师公益大讲堂”采用录制视频的方式保留影音资料,并从20148月起,与南京十八频道合作开办“标点学堂·名师公益大讲堂”专题栏目,每晚十点播出50分钟,将“大讲堂”所有讲座搬上荧屏,使现场活动与电视节目相结合;“南京理论宣讲微言堂”则突破了传统讲座在时间、场地等方面的限制,创新性地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上开展理论宣讲,收到了良好成效。

深入基层,讲坛建设根植社区。公益讲坛的建设必须深入基层,面向群众,才会具有生命力。这是南京公益讲坛发展的“秘诀”所在。南京市广泛建立街道、社区层面的公益讲坛,让公益讲坛走进社区,走进群众,谈百姓关心的事,讲百姓能懂的理,教百姓爱学的课,贴近居民多元化学习需求、贴近居民生活实际、贴近区域历史文化特色,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问题与对策

尽管南京市在公益讲坛的发展与创新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首先是公益讲坛的资金难问题。这一问题在南京市各区都普遍存在。很大一部分公益讲坛的资金源于企业的支持,能够获得政府大额度补贴的公益讲坛少之又少。即使是以政府举办为主的公益讲坛,经费来源于财政支出,因省市没有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宣传部门争取财政经费也存在较大困难。其次是公益讲坛的管理难问题。随着市、区、街道、社区各级公益讲坛数量的增加,公益讲坛的管理成为目前制约南京公益讲坛发展的因素之一。各类讲坛分属不同单位,缺少专职牵头组织、管理公益讲坛的专门人员,同时一些企业、个人以公益名义举办的讲座随机性大,又没有明确的行政法律要求此类讲坛在政府部门审批,难于管理。再次是公益讲坛的宣传难问题。一些公益讲堂时间不够固定,组织受众难,无法形成突出的品牌公益讲坛;一部分公益讲坛依旧受到地域限制,无法拓展品牌影响,使得公益讲坛在整体规划、集中宣传、营造氛围等方面无法处处兼顾。

南京市公益讲坛如何解决上述难题,需要有切实的对策。第一,进一步引入社会力量,多方筹措资金,形成良性循环。一些企业对公益类讲坛抱有极大的热情,通过合作举办公益讲坛可以实现企业社会效益和品牌效益的双丰收。社会力量的介入可以有效解决公益讲坛的资金问题,进而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公益讲坛。第二,强化专项立法,完善管理制度,提供管理人员保障。政府应尽快出台可操作性强、有具体行政手段约束力的规定,甚至法律,强化公益讲坛管理,为公益讲坛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引入社会力量,采用服务外包的运作模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政府部门组织人力资源不足这一瓶颈。第三,整合公益讲坛资源,打造精品讲坛,提升宣传影响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公益讲坛想要打响品牌就需要进一步拓展思路,做大做强,依托政府和社会资源广泛发动宣传,形成社会效应,进一步深入基层,注重讲坛内容的先进性和创新性,使公益讲坛在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市委讲师团)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