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改革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习总书记这些朴实、生动、真切的语言,表明了我们党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决心。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要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支持程度,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只有关注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心声,回应群众关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问题,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发挥人民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谋划发展思路时向人民群众问计,改进发展措施时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时依靠人民群众的努力,并及时让群众知晓改革的过程和进展,将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尺。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最终体现在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而不是少数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民共享,就是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在内的各个阶层的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在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公平正义上。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打好脱贫攻坚战,下大力气解决收入差距过大、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教育就业机会不公平等问题,使发展更具公平性、普惠性,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向习总书记学讲“大白话”
习总书记讲话最鲜明的一个语言特色是口语化。他经常用一些很质朴、很简单的大白话、大实话,特别是一些普通干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话来表达思想。
他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样朴实无华的话来阐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用“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有时是虚胖”来说明只有经济总量而没有先进科学技术支撑是不够的;用“益智补脑”来比喻学习;用“缺钙”“软骨病”来比喻理想信念的缺失;用“墙头草”“推拉门”来描述干部队伍中的好人主义,等等。他讲改革要辩证施治,“既要养血润燥、化瘀化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讲树典型不能用“开小灶”“吃偏饭”的方式来催生;讲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鞋子合不合适,自己穿着才知道”;用“众人拾柴火焰高,三家四靠糟了糕”来说明团结一心的重要性。他讲,“我们手里捏着一把好牌,一定要有好牌打成为好局的自信”。他还讲,“做群众工作,我们共产党本来就是拿手的”。
这些很接地气的群众语言,轻松自然、通俗易懂,口语化味道很浓,它一扫人们反感的大话、套话、空话和“官话”,与大众话语体系很对接、很吻合,似春水一般清澈,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