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发布时间:2016-06-29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李佳婧    
 

 

20152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场合第一次提到“获得感”。他强调,要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获得感”提出一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及,这个接地气的新词成为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也是当下改革的评价标准之一。

获得感源于群众的切实感受。获得感是基于“获得”而产生的心理感受。获得感既来源于物质层面,比如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等,也包括更高层次的要求,比如公平权利、民主权利、被尊重的权利等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期待。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也是带来或抵消获得感的重要因素,如地区发展的差距、城乡之间的不平衡,个人的付出不能带来相应的回报,反而会增加群众的剥夺感。广大群众既是改革的参与者,也是改革成效的切实感受者,改革要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才能为他们带来获得感,同时增强改革的可持续性。

获得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如果不能较好地满足群众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改革就将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改革的一面镜子。人民有所呼,改革就要有所应。哪里有不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里就是改革的重点。这就要求在改革中必须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时刻不忘关心群众生活,不断改善民生,努力维护公平正义。

以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2014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各方面共出台370条改革举措。2015年,各领域改革再提速,中央深改组确定的101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完成153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改革举措415条。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当下治国理政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推进任何一项改革,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让人民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到改革的成果。

 

习总书记讲话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十大经典

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周语下》

2.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

4.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韩非子·显学》

5.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有度》

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7.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苏轼《范增论》

8.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南宋)吕本中《官箴》

9.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清)陈澹然《寤言·迁都建藩议》

10.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