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常态的“12345”

发布时间:2016-06-29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何 乐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综合研判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新常态的基本特点、科学内涵作了精辟阐释,对新常态怎么看、新常态下怎么干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大逻辑】

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

——2015821日在中南海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强调

全面认识和把握新常态,需要从时间和空间的两大维度审视我国的发展,这是因为经济发展历程中的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而新常态是这个过程的一个阶段。从时间上看,任何一个经济体实现高速增长后,必将进入生产力提升的调整期,今天的新常态正是这种经济规律下的调整、酝酿和重组期。从空间上看,我国出口优势和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模式面临新挑战,经济发展新常态正是这种变化的体现。新常态带来的变化,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这完全符合唯物史观的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规律。

【两次阐述】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20145月在河南考察时提出

2014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这一概念,并进行了初步阐述。另外一次重要阐述是2014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重点分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和面临的发展机遇,并把进一步深化改革作为适应新常态的关键。此后的两年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公开文章和讲话中,“新常态”被提及了160余次。

【三个特点】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014119日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提出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质是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中高速增长阶段,优化、调整、转型、升级同时并存。从速度层面看,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而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内涵却发生质的变化。从结构层面看,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变化,不断转型升级,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从动力层面看,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依靠“创业创新”、“技术红利”创造经济增长核心动力源;从风险层面看,生态环境和一些不确定性风险将进一步显现,危及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个机遇】

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第一,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第二,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第三,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第四,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2014119日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讲话时强调

30多年高速增长让中国跻身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家财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但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下行的挑战十分明显,因此需要保持战略定力,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施策,使经济增长稳定在合理区间。此外,还需要继续推进城镇化建设,统筹区域发展,深化体制改革、提升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培育经济增长核心动力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服务业、新兴产业比重;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提升资源优化配置效率,鼓励消费,让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深化政府简政放权,给市场更大自主空间,通过政策红利给市场增添信心,激活民间创业创新活力,为“双创”营造一个低成本、高预期的环境。新常态对我国经济发展而言,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只有认识和适应新常态,积极作为,加快经济的全面转型升级,才能使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境界。

【五张药方】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

——20161月在重庆调研时指出

经济发展新常态既面临新情况新矛盾,又带来新机遇新挑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直指当前中国存在的粗放增长、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问题,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指挥棒”,是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引领新常态的行动指南。无疑,这剂极具问题导向性的“药方”,将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