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家要有 “意见领袖”的职责担当

发布时间:2016-09-02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传播好声音》编写组    
 

当今社会,信息传播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手段不断更新。理论宣讲是以思想理论为内容的传播过程,本质上也是一种信息传播行为,是个人之间、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交换、传递事实、意见、看法的信息交流过程。

理论宣讲和一般的信息传播有相似之处,二者同属传播学的范畴,理论宣讲是广义传播的一个方面。两者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出发点不同。一般的信息传播是出于受众的需要,为受众传达信息,目的是消除受众不确定的认识,受众为了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会主动去追逐信息。而理论宣讲除了满足受众对特定内容信息获取的需求,更主要是服务于组织(通常是党派、政府)的需要,把一定的观念传播出去,让受众理解、接受,争取受众的信任和支持。

第二,归宿点不同。一般信息传播的目的是传递真实而准确的信息。传播者对信息内容本身并不掺杂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受众自己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而宣讲的目的是为了赢得受众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宣讲,力图影响人们的思想,让受众按宣讲者的意图去行动。因此,宣讲总是基于特定立场,必须表达出鲜明的肯定或否定态度。

第三,传播要求不同。一般意义上的信息传播要求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及时。而理论宣讲除了强调这些基本要求,还要求观点正确、鲜明,观点和材料要求相统一,语言表达活泼生动、情感饱满,综合运用鼓动、疏导、影响、感染、批判等多种手段,在说服受众的同时也让受众感受到艺术的美感。

在西方,宣讲原本的含意是“散播哲学的论点或见解”,但现在常常被放在政治语境中使用,特别是指政府或政治团体支持的运作。因此,从传播的角度看,也可以把理论宣讲定义为阐述某种主义、主张、思想、观点以影响和争取特定对象,进而达到一定政治目的的行为。

美国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概念——“意见领袖”,具体来说,就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和建议,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人物。这些人通常在交流中自然产生形成,不一定担任某些职位,影响力不限于甚至远远超出本身的权力和职责。现代传播学认为,许多人重要的政治观点、政治倾向的形成并不取决于传播媒介,而是通过“从广播和印刷媒介流向意见领袖,再从意见领袖流向人群中不太活跃的部分”来实现的。也就是说,许多信息不都是直接到达普通受众,而是需要由意见领袖对信息作出解释、评价,在态度上作出导向、指点,才能让他们在态度和行为上发生预期改变。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意见领袖充当了转达者、评价者、“过滤网”等角色。

随着媒体技术和传播手段尤其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类新媒体的发展和运用,“意见领袖”的作用愈发得到凸显。从这个角度理解,党的理论宣讲工作和广大宣讲工作者,就是党的创新理论走向大众的“意见领袖”,扮演着理论宣传“转换器”、“加速器”和“扩音器”的角色,通过设置议题、表达观点影响受众,实现引领全社会思想舆论导向的目的。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