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兴市常年活跃着一支由特色文艺团队、党员中心户长、群众工作团、童声讲理论小分队组成的“百姓名嘴”宣讲团。多年来,这支特殊的宣讲队伍,深入机关、学校、农村、社区,积极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形势任务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宣讲活动,他们紧贴基层需求,从供给侧发力,不断加大优质供给,深受广大基层群众欢迎和爱戴,被誉为理论宣讲“轻骑兵”。2014年到2016年4月,“百姓名嘴”宣讲团宣讲300多场,受众达30余万人次,探索出了一条理论宣讲新路径。
一、找准需要什么,组建“百姓名嘴”宣讲团
加强调研,了解基层所需所愿。“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群众想怎么学,我们就怎么教”,这是组建“百姓名嘴”宣讲团的首要原则。为此,泰兴市委宣传部深入开展前期调研,走访500多名党员,发放问卷3000余份,召开机关干部、企业家代表、普通工人、教师、医生、农民等各行从业人员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精准组建“百姓名嘴”宣讲团。
网格设置,拓宽宣讲覆盖面。“百姓名嘴”宣讲团通过特色文艺团队形象讲、党员中心户长现身讲、群众工作团带头讲、童声讲理论小分队专题讲,使宣讲更贴近群众、走进群众、更好地服务群众,体现了宣讲的价值,保证了宣讲的质量。其中,119支特色文艺团队宣讲小分队将理论知识编成话剧、演成小品、唱成歌曲、说成快板、创成顺口溜,增强了宣讲的通俗性;6863名党员中心户长宣讲小分队充分发挥地缘、人缘、血缘优势,根据不同家庭的特定情况和需求,准确捕捉兴趣点,有侧重地宣讲政策理论,增强了宣讲的针对性;16个群众工作团宣讲小分队的成员都来自于市级机关各部门的骨干,他们在理论学习方面能吃透上情、摸清下情,讲改革,讲转型,讲民生,讲法治,实打实的说理点拨,增强了宣讲的权威性;27个童声讲理论宣讲小分队在校园里巡回宣讲,用身边小故事阐释理论大道理,增强了宣讲的贴近性。
规范运作,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建立教育培训、定岗定责、述职承诺、考核奖惩、工作保障等一系列制度,按照“每人每月宣讲不少于2场”的要求对“百姓名嘴”宣讲团成员进行年度岗位目标考核,为每位成员购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辅导读本》《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汇编》《中国梦》《让思想远行》等书籍,分期分批集中轮训一次,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宣讲员,依据考核结果进行优胜劣汰。虽然成员每年都有些小调整,但“百姓名嘴”宣讲团的队伍一直不散,宣讲的劲头一直不减,效果也越来越好。
二、明确如何宣讲,规范宣讲内容形式
丰富“讲”的内容。注重上通天线、下接地气,不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重要战略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专题进行宣讲,还宣讲泰兴本土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及群众身边的创业典型、道德模范和凡人善举,让群众从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和身边典型中感悟正能量,启发全市广大干部思想自觉,弘扬加快发展主旋律,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创新“讲”的形式。除理论宣讲、演讲、报告会、讲座等形式外,还将宣讲内容融入快板、山歌、小品、相声、戏曲、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生动鲜活的方式开展宣讲,避免了“满堂灌”、“照本宣读”,增强了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姚王镇开通“广播说事”节目,将相对枯燥的理论“书面语”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口头语”,让宣讲有了“泥土味”,群众在轻松娱乐中了解掌握政策理论。市教育局邀请“童声讲理论”大赛中的优胜选手到电视台录制视频,辅以PPT和背景音乐,运用动漫、双簧、评书、单口相声等手段生动演绎理论故事,在教育信息网设立“理论小故事”专题栏目,抢占理论传播“最先一公里”。2015年市委宣传部探索推出“泰兴微学习”微信公众平台,将有关讲稿、课件、专家报告等发送到广大干部群众手中,帮助学习理解领会掌握,让理论宣讲的内容“唾手可得”,广受好评。
细分“讲”的受众。按照不同群体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宣讲人、宣讲内容和宣讲侧重点,“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搞“大呼隆”。在机关,讲深讲实党的方针政策,引导机关干部主动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乡镇,侧重围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改革举措和新农村建设,回应他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在学校,结合中央精神和我市教育发展现状,讲好讲透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在企业,讲经济形势和企业改革举措、发展前景;在农户家,讲邻里互助故事;在青年中,讲自强创业故事。“百姓名嘴”宣讲团分众化宣讲,带来层层覆盖的传播力,让宣讲活动有了更多忠实听众,几乎场场“人气爆棚”。
三、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激活理论宣讲生命力
理论宣讲要与干部群众的现实思想合拍,调子太高,把道理讲空了,讲偏了,不切实际;口气太大,理不在点子上,话不在心坎上,群众不入耳;上下一般粗,对干部和群众要求一个样,群众接受不了。“百姓名嘴”宣讲团成员本身也是群众,是群众的身边人,枯燥深奥的“普通话”被他们转化为接地气的“地方话”、“大白话”,在简单中见精彩,在通俗中显深度,达到了群众愿意听、愿意学、愿意信的良好效果。“没有哗众取宠的偏激言辞,没有言不由衷的高谈阔论,家里人讲家里事,这样的宣讲我爱听。”基层群众经常这样点赞“百姓名嘴”宣讲团。
“百姓名嘴”宣讲团在宣讲中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带着真情、带着真心,平等地对待群众,通过与群众拉家常,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营造了谈话的氛围,使群众产生共鸣;消除了一些矛盾和隔阂,使干群之间建立起相互之间的信任。2014年9月,市济川街道组织城管等相关部门、单位到五里墩社区拆除部分居民擅建的违章建筑物,当时很多人想不通,甚至扬言要将街道领导“轰”出社区。市“百姓名嘴”宣讲团知道后,组织了“拆迁法律进社区”专场宣讲会。“名嘴”顾云龙在宣讲会上用竹板打拍说起了自编顺口溜——《违建必受制裁》:“少数违章建筑者,利益驱动想发财。硬把建筑材料买,偷偷摸摸建起来。扒了又建难悔改,等于钞票扔大海。心存侥幸划不来,实在让人难理解。反复劝说不理睬,阻工还把理由摆。想与法律唱对台,最终必定受制裁。”听了“百姓名嘴”宣讲团宣讲之后,少数情绪激动的五里墩社区居民逐渐缓和下来,开始配合政府主动拆除自家的违章建筑。
理论宣传历来被不少人认为是空洞的说教,枯燥无味,老百姓不乐意听,“百姓名嘴”宣讲团充分发挥“民间人才”的作用,从百姓中汲取养分、从民智中寻找能量,用老百姓的故事去讲时政,实现了基层群众的自我教育,架起了一座理论通向群众的桥梁。2015年4月,“百姓名嘴”宣讲团为充实宣讲内容,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个篇章,发动全市广大干群参与创作撰写理论小故事。活动开展以来,共收到理论小故事1568篇,择优汇编27篇,在故事选择上,更注重泰兴本土案例,比如讲“全民守法”,就选编了我市元竹镇某村一农户不经审批强行建猪舍,最终通过法、理、情处理农村违章建筑的故事,使群众在写故事、听宣讲中感到理论可亲、可信、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