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发布时间:2016-11-07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李翀

领导干部心门要常开

门难进,干群的距离就会远。防止门虽设而常关,关键在于领导干部心门要常开。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已建成的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从规划的角度,这是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完善交通路网布局;从行政角度而言,又何尝不是让机关干部走出办公室和大院,接上地气,与群众打成一片?最近,一些地方陆续报道了有关部门拆掉围墙”“敞开办公室大门的便民亲民行政举措,对于百姓而言,打开一扇门,胜过无数口号式宣传,向群众释放了服务的善意。

李稻葵

改革需要解剖经典案例

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有顶层设计,也需要抓住一些典型的案例,一竿子到底,直接为改革的推进提供指导。这些改革的案例最好是综合性的,而不仅仅是对个别的企业有典型意义。比如说,笔者长期关注的中国摩托车行业,自2008年以来产量逐年下降,年销量下降7%-8%,如今马上要沦入落后于印度的衰退局面。究其原因,在这个行业的发展中,既有各级政府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禁摩限摩限制了摩托车在城市的发展,限制了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升级,让老百姓两轮出行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时,摩托车行业也是低水平竞争、生产能力高度分散的牺牲品。摩托车行业的停滞不前也直接导致了我们的城市交通过于依赖小汽车和公交这两种方式,而不是两轮车、四轮车与公交齐头并进的高效率局面。国际上有研究表明,道路上有5%-10%的两轮车,是最高效的通行格局。摩托车行业好比一只麻雀,抓住像摩托车行业转型升级这样有代表性的案例,解剖这只麻雀,一竿子到底,解决它的问题,具有全面的指导意义:其中,既需要解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问题,也要解决环境污染标准的问题,还要治理产业竞争无序的问题。解剖这只麻雀,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前进一大步。

石川

尊师重教的国度前途无量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遍览当今强国,无不将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教师无不受到举国上下的尊敬。一定程度上说,教师地位决定着教育在国家中的地位,也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未来,但凡教师的职业声望高、职业有吸引力,以及有保证体面生活的待遇,教育质量就有保障,英才就能辈出,国家的科教实力就会强大。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获得尊重的教师照亮人心,尊师重教的国度前途无量。

王健林

想办法要把海外消费拉回国内

根据官方数据,2015年,中国海外旅游消费是1.5万亿人民币,其中8千亿是购物消费。还有一个数据是国外权威媒体公布的数据,中国海外购房大约接近1万亿元。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首先,海外消费的现象想去制止,是不可能的。那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其中的部分拉回国来,不要再持续高速地外流。其次,我们需要系统地进行顶层设计。海外消费增长高、快,那么我们需要想办法适当地向内移。这不仅仅是海关关税问题,而是一个综合问题,所以需要国家综合考虑出台相关顶层设计。再次,我们要大力宣传国产品牌。宣传也不是一朝一夕,真正地去用心发现,和国外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国人海外消费的心理。最后,从重治理假冒伪劣现象。之所以会出现消费加速外流,很大的原因就是国内假冒伪劣现象根治不了。

孔方斌

规划换届不治,短命建筑不绝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短命建筑每年导致的浪费高达4600亿元,与之相伴的是,生产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这背后折射出一任书记一座城,一个市长一新区规划换届现象。究其原因,既有对城市发展规律的短视,重建设规模、轻整体协调,重经济发展、轻人文精神;也有规划设计与执行的任性,反映出长官意志之下的政绩考量利益追求。规划是建筑的龙头,龙头怎么甩,龙尾怎么摆。好的规划,才能使建筑群落和谐处理历史、当代与未来的关系,把握自然生态之美,创造人工设施之善。这就需要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让货真价实的追责机制捆缚翻烧饼的权力任性,才能留下穿越历史的经典建筑。

李慧

互联网+农业不只是发展农村电商

日前,农业部与阿里巴巴在苏州签署了农业电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农业电子商务、电商扶贫、电商培训等方面达成合作。这也是农业部与电商企业首次牵手。然而,互联网+农业绝不只是发展农村电商。互联网与农业的联姻,也远非开个网上地方馆、点击鼠标接入那般简单。从长远发展来看,互联网+农业是要把互联网思维引入农业,在新农业的蓝图中,将天上的卫星同地上的种子连接,将一头生猪出栏纳入全球农业数据分析系统,让数据在产业重塑中起来,让农业开始变得会思考

朱永新

文艺繁荣需要优秀鉴赏者

鉴赏,其实是一种精神消费。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繁荣,必须促使精神生活的升华,才能全面并真正实现人的幸福。创作者和鉴赏者,是鱼和水的关系。总体来说,高雅的鉴赏人群,必然是高品质的精神产品消费群体,并由此孵化出优秀的创作者。高雅的鉴赏者,也是深刻的精神产品评论者。培养高雅的鉴赏者,培养优秀的读者与观众,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不可或缺的重要路径。 

王颢钧

精神赔偿扩大范围必将促进司法公正

近日,最高法发布《关于审理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解释》首次对非刑事司法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作出规定。从中国法制恢复重建以来的历史看,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认识,经历了全盘否定,到有限放开,再逐渐扩大的过程。过去有法学家认为,人的精神是无价的,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所以也不能用金钱来赔偿。但是,因国家权力使用不当而对公民造成的精神损害,对受害人的打击往往比经济损失更甚。国家赔偿若不涉及精神层面,则无法起到补偿和抚慰受害人的作用,赔偿的意义、效率都会大打折扣。民事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率先破冰,之后,刑事司法赔偿也引入了精神损害赔偿。如今,精神赔偿又被纳入非刑事司法赔偿实践,这必将有利于促进公正司法,让司法人员更加谨慎地使用权力,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