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三次拒搬新房

发布时间:2016-11-07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走进华西村,满眼都是新式楼房和别墅。然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村里一栋三间两层上世纪80年代装修风格的老宅,这栋老宅的主人就是被华西人亲切地称为老书记的吴仁宝,他在这里一住将近30年直至终老。

时间倒转到上世纪80年代,华西村在吴仁宝的带领下渐渐富裕起来,村里盖起了一幢幢漂亮宽敞的别墅。第一次分房会议上,村委主要领导都分到了新房,吴仁宝却毫不犹豫地在分配名单上将自己的名字划掉。

老书记的举动出乎大家意料,与会人员反对声一片。他说:同志们,我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答对了,我就搬房。”“什么问题,老书记请讲。”“我吴仁宝的三不原则是?大家异口同声道: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奖金。没等大伙说完,吴仁宝插话:同志们呐,我若带头住新房,没有分配到新房的乡亲们会怎么想?我现在住老房子,比我对你们讲一千句廉洁奉公,一万句为老百姓服务的话都管用,希望大家理解我。

转眼间,第二批别墅又盖好了,村委成员秘密打算在开会时择机逼老书记换新房。老书记,我有个提议,不知当讲不当讲?一次村委会会议快结束时一位副主任迅速起立。吴仁宝说:可以啊,你有什么提议,只要大伙儿同意,我无条件服从。”“老书记,我们要的就是您这句话。副主任大声提议,大体意思是华西村村民除了老书记外都住上了新房,老书记这次没有理由不换房了。不容吴仁宝表态,十几个村委成员齐刷刷地举手表示通过。

老书记掏出根烟缓缓点上,沉思片刻后,他轻轻地摆了摆手说:按理我没有任何理由不服从村委决议,可是,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我吴仁宝这生只求如此,足矣!

时间一晃到了21世纪,周边的十几个村并入大华西,华西村为村民们盖上了一幢幢乡村别墅,一批批农民在鞭炮声中喜滋滋地乔迁新居。当入住别墅的村民们得知老书记还蜗居在简陋的老宅子时很是过意不去,自觉来到老书记家恳请他搬新房。吴仁宝面对纯朴的村民,动容地说:我是一名党员干部,要做到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

村民们激动地说:华西村富了,老书记您操劳了一辈子也该享受享受了。吴仁宝深情地说: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我现在想的不光是华西村,全国还有千千万万穷村,还有千千万万农民没有住进新房,我吴仁宝怎么能换房?你们不要劝我了,谁劝我都不会答应的。

如今,来华西参观的游客都不忘到老书记的老宅看一看。老宅内,几十年前墙壁上刷的油漆已起皮剥落,除了一组简单的家具外,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一排排整齐地挂在墙上的相框。这些相片仿佛在向每一位参观者复述着老书记质朴的话语:人活着为什么?人死后留下什么?一个人活着,需要钱,但不能仅为了钱,应为国家、为人民多作贡献。一个人死了,死即了了,但了的是物质的东西,精神形象不会了,多留一点好的精神、好的形象给子孙后代,比留给子孙财产更重要。

点评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革除身上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不良风气,对照先进典型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吴仁宝同志数十年如一日,信守“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誓言和“三不”规矩,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把昔日贫穷落后的华西村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幸福和谐的新农村。折射出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为民造福、共同富裕的崇高追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优秀品格,夙夜在公、鞠躬尽瘁的奋斗精神,清廉自守、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