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待”自己最亲的人

发布时间:2016-11-07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对人民只有奉献的义务,没有索取的权利。这是张闻天一贯奉行的原则。他对任人唯亲及裙带风等深恶痛绝,不止一次地告诫子女: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根深蒂固,前人的亡灵也会在后人身上发生作用。你们千万不要卷入到这股歪风中来。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领导职务的张闻天因公配有汽车上下班,但他从不允许子女沾光。有一次,儿子张虹生趁父亲上班前爬上车,赖着不下来,以为这样能让自己坐一次向往已久的小汽车。谁知父亲一点也不妥协,他干脆走着去上班,让汽车停在原地。

上世纪50年代,知识青年开始上山下乡。张闻天动员刚从中学毕业的儿子响应党中央号召,到天津茶淀农场锻炼。两年后,张虹生获准回到北京考大学。因离校时间已久,张虹生对外语没有把握,希望担任外交部副部长的父亲给直接分管的外交学院打个招呼。张闻天一口回绝:你有本事上就上,没本事就别上。最后,张虹生凭自己的本事考上了北京师范学院。

1962年,张闻天再次送虹生到新疆建设兵团锻炼。由于生活条件艰苦,张虹生患了肝炎,久久不能痊愈。同事催他给父母写信,要求回京治疗,可是张闻天却没有同意。他在回信中说:你不要老是以干部子弟自居,有一点病就想往大城市跑,新疆有几十万人民群众在那里工作和生活,他们生了病不都是就地治疗吗?为什么你就不能就地治疗呀?张闻天随信还寄去100元钱,要求他在新疆安心养病。

在张闻天的严格要求和鼓励下,张虹生在新疆整整工作了15年,直到张闻天去世两个月后,才凭落实政策调回祖籍江苏,在南京的晓庄农场落户。1979年,中组部开出调函让张虹生到北京工作。张闻天夫人刘英直接把调函退给中组部:干部子弟为什么都要回北京?张虹生尊重了母亲的意见。同年,张虹生调入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一直到2001年退休。

点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只关德行。家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影响着社会之风。从家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正是有了家风这样的微观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变得具体而鲜活,也就更容易从精神层面的“深入”,到具体行动上的“浅出”。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