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惊雷”到“无声”

——奥巴马外交政策的回顾与评述
发布时间:2016-11-07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生 水    
 

当前,美国大选进行得如火如荼,两党候选人希拉里和特朗普向总统宝座发起最后冲击,而这也意味着奥巴马的白宫生涯已进入倒计时。本次大选中,希拉里作为奥巴马外交路线的参与者和延续者,与反建制、反现状的特朗普就美国外交究竟该向何处去展开了激烈交锋。因此,在这个时候对奥巴马的外交政策做一个回顾,分析其利弊得失,不仅有助于厘清美国外交的发展脉络,发掘新变化、新特点,也有助于探究美国外交的未来走向。

笔者认为,可以用平地惊雷,终归无声来概括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惊雷,指奥巴马为实现重塑历史的远大目标,在竞选期间和上台伊始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新思路、新政策,犹如平地起惊雷,立刻引发了全世界政界、学界的大讨论。然而,其外交路线在执行过程中遇阻,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他很快选择退缩,昔日的雄心壮志沦为今日的单纯口号,一切终归无声

注重巧实力,重回多边主义

2007210日,此前名不见经传的联邦参议员奥巴马宣布参加2008年美国大选,一夜之间,声名鹊起、风靡全美。年轻、有活力、没有历史包袱是奥巴马最大的优势,通过高举反布什的大旗,严厉抨击伊拉克战争,提出明确的撤军时间表,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来,问鼎总统宝座。

竞选期间,奥巴马及其团队接受了美智库学者提出的巧实力外交理念,试图通过重拾多边主义、鼓励盟友和新兴大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降低美国维护全球领导地位的成本,延续美国的霸权。

上台伊始,他对美国外交政策做出了重要调整,打出了一套组合拳,让人耳目一新:大国关系方面,奥巴马试图重启美俄对话,改善两国关系,减轻自身战略压力;对中国采取接触+防范的策略,既肯定加强双边合作的重要意义,又试图延缓和遏制中国崛起;积极拉拢印度,修复美欧关系,强化美日合作,构建新的跨大西洋和亚太地区联盟网络。安全方面,奥巴马明确放弃小布什的单边主义,注重在联合国和北约框架内,加强同盟国和其他主要国家的协调、合作;他提出构建无核世界的设想,组织召开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呼吁各国共同努力削减核武器,因而在200910月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击毙本·拉登后,他承诺尽快结束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给出了详尽的撤军时间表,并开始有实质性行动。同所谓的流氓国家关系方面,奥巴马会同中、俄、英、法、德五国同伊朗展开对话,在保障其和平利用核能权利的同时,力促其放弃核武器计划;他公开表示将调整对古巴的政策,争取实现两国领导人互访和两国关系正常化;他也曾试图搁置朝鲜核问题,努力不刺激朝鲜。全球性挑战和地区热点问题方面,奥巴马极力劝说巴以两国落实过去达成的和平协议;积极同各国领导人协商,试图在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问题上达成全球共识;力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增加新兴国家发言权,敦促其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

总之,奥巴马在竞选期间和执政伊始的表现确实展现了一位年轻非洲裔总统在外交事业上的远大理想。执政8年间,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一定程度地改善了美国在全球多数地区的形象;与中国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两国关系大体上保持平稳;同伊朗签署了核协议,截至目前落实情况良好;结束对古巴的孤立和封锁,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在核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凝聚了国际共识。

算盘落空,被质疑外交软弱

如意算盘,不一定符合事实。即便是精心规划实施的外交政策也往往无法完全实现其预设的目标。在其对外政策三个着力点:中东、亚太和欧洲,奥巴马政府都遭遇到了严重的挫折,被外界指责外交软弱,饱受抨击。

奥巴马在外交上的失误,首当其冲的就是其中东政策。他仓促决定从伊拉克撤军,导致该国迅速陷入政治危机和教派冲突之中,进而使伊斯兰国坐大,严重威胁美国和世界安全。他允诺向阿富汗增兵是暂时的,试图让美国最终体面撤出,结果塔利班的势力范围如今达到了2001年来的新高,而美军依然深陷于此。他力争在巴以问题上获得突破,却一无所获。犹太人定居点继续扩张,加沙停火一纸空文,巴勒斯坦温和派名誉扫地,哈马斯势力空前强大,美国主导的中东和平进程名存实亡。奥巴马应对阿拉伯之春的策略也称不上高明。先是支持民众推翻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承认民选穆尔西政府和穆斯林兄弟会,然而新政府与美国渐行渐远,却与伊斯兰极端分子藕断丝连,只得坐视埃及军方再次发动政变。他派遣空军帮助推翻利比亚的卡扎菲政权,结果境内权力真空,教派武装和伊斯兰极端分子活动猖獗,美国大使遇袭身亡,在舆论压力下奥巴马只得承认后悔当初的决定。他设立阿萨德必须下台的底线目标,可既无实现的能力,也缺少合格的继任者人选,只能不断阻挠国际促成停火的努力。如今的叙利亚遍地残垣、难民成灾,伊斯兰国趁势做大。奥巴马的中东政策缺乏全局性和延续性,政策的反复加剧了中东局势的动荡,也使地区盟友离心离德。当前,美国同以色列、沙特以及土耳其的关系都处于历史低谷,中东民众对其的负面印象不减反增。

在亚太方面,奥巴马继续延续美国一贯针对中国的接触+防范策略,其所提出的亚太再平衡也只是新瓶装旧酒。然而在当下,无论是重返亚太还是亚太再平衡,很难达到遏制中国的效果——首先,美国给予其亚太盟国的安全保证可信度不高,口惠而实不至,驻韩萨德系统的布防意图路人皆知;其次,美国及其亚太盟友同中国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已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过分遏制中国违背共同核心利益;最后,小伙伴们各有算盘,如执政的日本右翼激进下的反美民族主义内核,印度追逐的印度人的印度洋,各自都对地区地缘政治有大追求。

在欧洲方面,美俄交恶、难民与恐怖阴云一直笼罩。因乌克兰,美俄关系未能实现重启,反而滑向新冷战。在整合欧洲方面,奥巴马也遭遇重大挫折。庞大的债务就像高悬在欧洲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难民问题、恐袭阴云和极右翼的崛起撕裂着欧洲社会,英国公投脱欧更是给了挺欧派当头一棒。

此外,奥巴马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处理地区热点问题方面也存在不足。在核问题、反恐问题上,美国大搞双重标准、例外主义,结果陷入越制裁越反弹、越反越恐的宿命,极不利于未来的国际合作。他自我标榜环保卫士,然而其政治遗产《巴黎协定》因国会和多数民众不买账,恐在国内遭受滑铁卢

重塑历史?尴尬的现实

作为一位有着重塑历史雄心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渴望可以留下一些外交遗产。早在两年前,很多政界、学界人士就观察到他试图通过推进巴以和平进程和亚太再平衡,在美国外交史上留下自己鲜明的印记。不过,现状是前者已经彻底失败,后者也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近期,两位总统候选人都对TPP表示反对。TPP是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经济支柱。如果希拉里当选,作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设计者,她只会对奥巴马现有政策做出微调,外交遗产有望延续。如果特朗普当选,以他一贯的风格和近期表态判断,恐会彻底颠覆,减少美国在亚太前沿的存在和干预,甚至抛弃部分盟友。

自克林顿以来,维护巩固美国一超地位,成为三位美国总统一以贯之的外交方针,但这严重与世界多极化发展这一事实相违背:美国的超级大国时刻正进入倒计时,新兴国家已登上国际舞台。无论奥巴马离任后留下的是外交遗产或是外交烂摊,下一位美国总统都需要审时度势,正视上述事实。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