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各级各类机关、党政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会,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如何把握新形势新常态下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有效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值得关注和探讨。
有效发挥工会组织职工的作用。《工会法》赋予各级工会“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等项主要职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鲜明彰显了加强和巩固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运用好工会与职工群众思想最相通,感情最融合,联系最紧密,服务最具体的独特优势,大力组织和动员全体职工积极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实践,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鼓励职工群众在创新、创业、创优中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一是大力弘扬劳动精神。要让员工明白,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每个中华儿女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民族振兴的必备条件。只有树立劳动光荣的观点,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才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增强国力。因此,工会应该通过开展劳动竞赛等活动,鼓励职工群众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在完成中心任务中,敢于担当,奋勇争先。二是焕发职工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增强职工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激发职工群众忘我劳动和干事创业的热情,同心打造单位与职工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客观地说,近些年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有所下降,受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常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作为打工者,不能有效发挥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工会应当重视这一问题,并补好这块短板。三是秉持“五大发展理念”,激励职工群众充分释放创造潜能,将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紧紧相连,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让一切劳动与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劳动成就共享,以共享促进创造,在劳动和创造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有效发挥工会引导职工的作用。工会是单位职工的娘家,如何让职工感受娘家的温暖呢?工会要千方百计把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服务“两个率先”、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实践上来。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职工群众的思想,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职工群众的行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职工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职工群众,用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时代精神激励职工群众,进一步坚定职工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引导职工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客观对待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以法制思维和法治方式,自觉维护安定团结和社会和谐。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时掌握职工群众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准确把握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创新宣传职工群众、教育职工群众、引导职工群众的方式、方法和有效途径,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吸引力大、感染力强的各种活动,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制度保障等,使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理念领悟内化为职工群众的精神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感知外化为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譬如,如何实行职工参与单位管理,就可借鉴德国管理经验。德国明确规定,大型企业要按对等原则由劳资双方共同组成监事会,然后再增加一位中立人士担任主席。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设立调解委员进行调节,如还不能解决,则由监事会主席裁定。在尊重人格、强调民主的价值观指导下,德国企业普遍重视职工参与企业决策,不论是大众、西门子还是高依托夫、路特等中小企业,员工参与企业決策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也是战后德国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效发挥工会服务职工的作用。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为职工群众服务,始终把职工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上,雪中送炭,纾难解困,扎扎实实解决好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是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转作风、接地气,厚感情、强作为,深入了解职工群众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状况,真心实意帮助他们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努力做到情为职工群众所系,利为职工群众所谋,心为职工群众所想,急为职工群众所急,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二是要提升服务能力,在主动参与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当好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第一监督人,在复杂多变情况下能为职工群众说话办事、会为职工群众说话办事。从目前情况看,有不少工会确实存在着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面对经济新常态,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正常情况下,还能应付凑合,一遇突发事件,往往惊慌失措,不能沉着应对,找不到科学的解决方法。这是亟需改进的。三是拓宽服务领域,在服务对象上实现由困难职工向全体职工转变,在服务内容上实现由生活救助向就业、求学、宜居、医疗、收入分配、情感等全方位服务转变,在服务手段上实现单靠工会向借用外在力量和整合社会资源转变,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四是健全服务机制,完善工会职工群众服务网络,构建全覆盖的服务体系,建立职工群众评议制度,把职工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会服务职工群众成效的试金石。
有效发挥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职工群众,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和“第一要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所有制的多元化,经营形式的多样化,利益分配的差别化,行业行为的自主化,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和契约化,单位员工尤其是一般员工更加需要工会从他们的利益出发,敢于和善于为他们说话办事,更好地代表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保护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当前复杂情况下,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责任更加重大和神圣。一是要扎实推进民主管理,充分运用“职工(代表)大会”这一有效组织形式,组织职工群众积极参与本单位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保障职工群众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动员职工群众广泛参政、议政,对单位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集思广益、建言献策。二是要加强维权意识,坚持以职工群众为本,主动、依法、科学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职工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社会发展的同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职工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三是要建立维权机制,积极参与党政主导的维护职工群众权益机制建设,建立科学有效、务实管用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工作机制,及时反映职工群众的意愿,能够和善于为职工群众说话,有效解决影响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促进单位内部团结和稳定。四是要坚持改革创新,依据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会工作,努力把工会建设成为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让职工群众十分信赖的“职工之家”,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特检院扬州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