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真学问 当好学者

发布时间:2016-11-07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王燕文    
 

思想为时代而兴,理论为国家而强。习近平总书记的“5·17”重要讲话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对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做好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社科理论工作者一定要以高度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做真学问,当好学者,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全面发展、快速发展、创新发展。

做真学问,当好学者,必须增强思想定力。哲学社会科学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众声喧哗的社会思潮,坚持什么样的立场,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论,决定了社科理论工作者出什么样的观点和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做好社科理论工作的定盘星,是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看家本领。姓马容易信马难。我们要自觉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真信仰,不断淬炼对马克思主义的真认同,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引领学术事业和学术道路。要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要义,练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功,把牢学术研究的主心骨。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罗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望远镜显微镜,观照现实,寻绎规律,释疑解惑,明辨是非。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真信仰落到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用更加丰沛的思想供给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对、走得通、走得好的自觉认同。

做真学问,当好学者,必须突出实践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学问之真、学问之大,就在于理论与实践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好的社科理论成果,应该直面现实,服务现实,自觉做经世致用的时代问答,做决策咨询的最强大脑。社科理论工作者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以更多务实管用的思想产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要围绕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重大实践问题和重大实践经验总结,聚焦江苏样本,放大江苏元素,升华江苏实践,诠释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的生动探索。要深入研究阐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辩证分析、立体洞察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正视矛盾和风险,提振信心和士气,汇聚改革发展的正能量。要紧紧抓住新型智库建设的大好机遇,针对江苏新一轮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比如怎样在发展格局的重构中强化江苏的优势和特色,怎样在发展方式的转变中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怎样在资源要素的激烈竞争中搭建新的发展平台载体,怎样在提升发展水平的过程中补齐短板和不足,等等,以前瞻性的眼光和创新性的思路,求真务实,建言献策,让智库的谋划影响规划,让智库的对策融入决策,更好发挥资政服务的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做真学问,当好学者,必须注重文化传承。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是理论自信之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一脉相承。今天,我们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用好用活传统思想文化这座宝库,深入梳理人文思想的源流、理清学术演化的脉络,把我们祖先的思想精华传承下去、推广开来。要正确处理好学术研究中的关系,加强基础研究,加大思想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力度,自觉承担起学术传承的使命,让更多冷门学科代有传承、薪火相继。要打通历史和现实的时光隧道,用传统文化滋养理论,用理论慧眼俯察历史,让理论与传统文化接得上,与社会文化需求合得上,在现实文化中落得下。正在进行的江苏文脉整理和研究工程,既要精益求精地整理、呈现,更要尽心尽力地研究、提升。要充分挖掘江苏地域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时代价值的思想观点,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思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筑牢我们的学术根基,彰显我们的学术品质。

做真学问,当好学者,必须锤炼过硬学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关键在人。学术研究是一条严谨艰辛的探索之路,没有格局、不够超脱、缺少情怀,很难取得重大成就。我们要以费孝通、匡亚明、胡福明等大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以传世之心传世之文,用扎实学风著书立说,用过硬成果赢得社会认可。要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站稳为人民利益代言的立场,让人民来检验研究成果的价值,使我们的研究成果更好为人民所需、为人民所用,充分彰显人民学术为人民的价值取向。要遵从良好学术操守,多一点对学术的赤诚之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坐得了冷板凳,沉潜于学术的深处、生活的深处、生命的深处,以治学和做人的大格局、大境界,矢志不渝深耕学术沃土,多出学术精品。要营造崇尚原创的学术氛围,瞄准学术前沿,善于洞幽烛微,敏于把握先机,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最大程度整合利用资源、最大范围深化协同创新,托举江苏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原和高峰。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