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途中总是有着许多无法预知的坎坷、难以越过的障碍、想像不到的艰难,这是对人的磨砺。面对这些困难,我们不应退缩不前,而应迎难而上。逆境出人才,时势造英雄,历史上的伟人从不会让挫折牵制自己前进的步伐,他们不惧风浪、逆流而上,劈开汹涌的波涛,留下不朽的篇章。
汉朝史官司马迁,无疑是个伟大的人。他与将军李陵并不是什么同生共死的患难兄弟,他们之间甚至谈不上交好,而在李陵兵败之际,司马迁却是唯一一个主动站出来为他求情的人。司马迁认为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是不可多得的大将,可以得到一次原谅。然而,司马迁一心为国的拳拳忠心,却未能被皇上感受到,皇上竟认为他“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以诬罔之罪将他罚入牢狱,处以宫刑。
行刑后,司马迁没有怨恨一切事情的起始者李陵,也没有怨恨不识他真心的皇上,他原谅了他们,而他不能原谅的,是他自己。
宫刑,对于有志向的朝廷官员来说,是最耻辱、最残忍的刑罚。有气节的文武官员均不忍与宦官同列,这种君子不齿的身份是多么的令人难堪。这不仅仅是对司马迁个人的侮辱,也是他整个家族抹之不去的污点。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而司马迁却因自己不当的言行,沦为闺阁之臣,他不能原谅自己的鲁莽,不能原谅自己给身边人带来痛苦。
常言道“士可杀不可辱”,遭受如此奇耻大辱,司马迁本应尽早自裁,免得受人耻笑,但他却选择了活下去,忍辱负重地活下去,为了他的职责和信念。
这是一条铺满荆棘的道路,这条路上不仅有同僚的讥讽,乡亲的辱骂,更多的是司马迁自己不平的心情。他肠一日而九迴,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但他还是选择活着,生不如死地活着,为了用文字填满历史的间隙,为了完成他的《史记》。
面对如此逆境,司马迁依旧没有放弃,他凭借顽强的意志,坚持着,努力着,书写着一段段不虚美不隐恶的史诗。
每个人面对逆境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屈原看不过世道的混乱,却又得不到楚王重用,空有一腔抱负无处施展,可他并没向挫折屈服,毅然地选择了投江铭志,希望自己的死能点醒世人,稍稍改变一点历史发展的轨迹。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本可以逃走,而他却坚持用自己的生命,祭奠这次不成功的革命。他们不甘于向命运认输,他们用血肉之躯冲向逆境这堵高墙,他们撞得头破血流也毫无惧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着史诗。
人在逆境中书写史诗,筑就不朽的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