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是一个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重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史上都写下了壮丽的一页。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如今又涌现了一个全国知名的文明村——祁巷村,成为苏中广袤大地上集经济、生态、人文素质、特色旅游等为一体的耀眼新星。
创新发展富民众
2009年以前,祁巷村仍以传统农业为主,青壮劳力基本都外出打工,留守的大多为老弱病残,种植养殖效益并不高,全村经济还处于落后状态。如何改变这一面貌,村两委经调查研究后决定发展高效农业,其间村党委书记丁雪其率先示范,带头搞了100亩的葡萄园,并鼓励其他村干部也经营高效农业项目,让村民有了效仿的榜样。全村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4家,家庭农场6家,建成两大百亩园区,即百亩特种养殖园、百亩时令鲜果园;五大千亩基地,即千亩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千亩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千亩泰兴香荷芋种植基地、千亩粮食种植基地、千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发展高效规模农业4000多亩,解决了800多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农民每年不仅可以拿到流转土地的1000元年租金,还有务工收入,仅此一项,人均年收入增加4000多元。目前,泰兴市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社员统一注册了“祁巷牌”和“金辰牌”绿色蔬菜商标,并通过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村里生产的香荷芋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和一村一品认证。
在发展高效农业的同时,祁巷村始终坚持工业强村的主旨,大力发展猪鬃产业。在龙头企业学中猪鬃制刷有限公司的带动下,以“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158家农户从事猪鬃半成品加工,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2500多人,使小猪鬃成为致富一方的大产业,仅2013年,全村猪鬃产品实现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出口创汇600多万美元,利税400多万元。
生态保护环境美
走进祁巷村,繁茂的花木掩映着村民充满希望的笑脸,一条条水泥路连接着幢幢农家小楼,小南湖风景区里湖光粼粼、土丘起伏、果木叠翠,村间地头欢声笑语、一片忙碌。
该村以创建“全国文明村”为契机,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充分利用土地开发政策,在有限的耕地上建起了集生态农业、休闲养生、科教体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小南湖生态园,不仅没有浪费一分耕地,反而通过土地整理,增加了150多亩耕地面积,成为泰州市节约集约利用耕地的典范,被评为首批“江苏省水利风景区”。
为了整治村庄环境,村干部带头筹资、社会能人捐资、项目上争取以奖代补资金等方式筹集资金,新铺设硬质水泥路30公里,新安装高标准路灯436盏,铺设排水设施2600米,新建桥梁8座,新铺设标准路牙40公里;投入资金650多万元,对全村的水环境进行整治,先后疏浚整理中沟3条计4.6公里,庄河12条计3.6公里,植草护坡3000平方米,填塞难以利用的废沟塘12处;对照三星级康居乡村创建标准,新建水冲式公共厕所6座,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厂一座,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达100%。
为提升绿化美化水平,该村还利用路道、河坡,建成村庄绿化观光带,主动邀请国土、农业、水利等部门到村会诊,按照“田成方、林成网、沟渠泵站相配套”的标准,建成千亩优质林果基地,亩均效益达5000元以上。目前,全村绿化面积96000平方米,覆盖率达55%以上。
和谐文明风尚新
曾有哲人说过,人们在物质生活上的富足,只能代表你活着;没有精神上的追求和满足,就不是真正的幸福。祁巷村党委一班人在上级党委的指导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宣传教育,完善《村规民约》并印发到户到人,教育村民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同时,在公共场所树起制止不文明行为温馨提示牌,利用村广播、宣传栏,引导干群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创文明村。为了让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村两委还协助村民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立以老党员、老干部为主的村庄环境检查组,向村民发放《自觉保护环境卫生告知书》,促进村民提高卫生文明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富脑袋的同时,还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此,祁巷村先后办起了村便民服务中心、生活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村民文体活动广场,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社保、养老等社会事业建设不断加强,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适龄儿童入学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均达100%。
为繁荣乡村文化,该村还组建舞狮、秧歌、高跷等文艺团队,建成农民大舞台,逢年过节,自发举办各类文艺活动,为村民们送上歌舞、曲艺等节目,央视七套《美丽中国乡村行》为此进行了专题推介;成功举办“泰兴市乡村文化美食节”、首届泰州芋头集、小南湖灯会等,知名作家周桐淦、黄蓓佳、毕飞宇都出席过活动;扬子晚报、江苏卫视、江苏国际频道等各类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如今,祁巷村有了特色种植、特色餐饮、特色文化休闲、特色体育健身等主打产品,真正成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典型,成了美丽祁巷、幸福祁巷。除了有千亩香荷芋种植基地等农业观光项目,还设有农家乐、垂钓、水果采摘、跑马、卡丁车、野战游戏等娱乐项目。在祁巷村,游客可以享受吃、住、玩一条龙服务。每年,该村都要接待中外游客25万人左右,最多的时候达到40万人,实现营业收入2000多万元。
头雁高飞众雁随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中国美丽乡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文明村标兵、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第四届全国文明村……近20个省级以上的荣誉称号,记录着祁巷村的成长轨迹和光辉历程。这一切的取得,除了黄桥镇和泰兴市委的正确领导,还有一位功不可没的领头雁——村党委书记丁雪其。
丁雪其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落下右腿残疾。但他自强自立,创办猪鬃制刷有限公司,走“公司+农户”模式,带动近600名村民致富。多年前,祁巷村还是一个集体负债200多万元的后进村,自他担任村党委书记后,带领干部群众发家致富,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使一个穷村发展成如今的小南湖风景区。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0年的470万元增加到1700万元,每年递增50%;村民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9688元增加到17280元,每年递增20%。由于一心扑在新农村建设上,无暇顾及自家企业,致使效益降低,个人收入下降,但他丝毫没有怨言。
作为村党委书记,丁雪其做的远不止这些。十多年来,他心系群众疾苦,为村民排忧解难、兴办公益事项慷慨解囊,先后捐资200多万元,修路架桥、建电站,为特困户安装自来水;帮助本村10多名贫困学生读完大学;每年出资为本村青年参军召开欢送联谊会;每到春节前,丁雪其都给全村的五保户和特困户送去过年的肉和鱼……在丁雪其的影响下,如今的祁巷村,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扶贫济困已蔚然成风。丁雪其由此也先后入选“中国好人榜”,获得第三届“江苏省道德模范”、“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十佳残疾人创业明星”、“江苏省农民致富能手”和“江苏省最美基层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头雁高飞众雁随。相信在丁雪其的率领下,未来的祁巷一定会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创造更多的辉煌!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