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光退休前任新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自1997年2月退二线以来,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党的宗旨,坚守入党誓言,坚持离岗不忘党,退休不褪色,让夕阳点燃晚年生活激情,用信念演绎他的精彩人生,以一件件实事、小事、平凡事博得地方干群的交口称赞,先后荣获“中国好人”、“江苏省优秀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盐城市“老有所为”之星等荣誉称号。
进言献策当好参谋
退下来的同志往往有一种尴尬处境,对于工作上的事,觉得不好说话,说了怕人家说是“恋权、恋位”;明明看到了,不说又觉得对不起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可李永光同志退休以来,不仅说,而且说得恰到好处,原则是“到位不越位,支持不添乱,当参谋不做主谋”。
退休之后,李永光同志继续保持原来的作风,经常深入到村、到组、到户走访调研,不仅了解群众在做什么,而且懂得群众在想什么、要什么,为党委政府决策当一名合格的调研员。曾经在《江苏老区》和阜宁县委《调研与信息》上发表的多篇调研报告,就是他经过深入调研后写成的,县委、县政府领导还作了批示,印发给全县老同志和基层党委政府参考。
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他还向党委政府提出自己的想法或建议100多条。在如何搞好镇区建设规划的问题上,他提出“扩大范围、增加人口、完善设施、搞活三产”的建议,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将原来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老镇区扩大到三平方公里,并形成“五纵六横”的规划格局,镇区人口也由原来的不足3000人增加到8000多人,“全民创业园”建设已经显现出活力和效益。他在走访调研中还发现,群众对发展农村、农业和增收的要求很迫切,及时向党委政府建议“农业园区建设要向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本土化发展”,并反复到新南农业园区调研,提出具体实施办法,其中大部分也被采纳。
同时,李永光同志经常与老同志谈心,建议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参政不干政,好好说话不牢骚,好好做事不添乱”。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新沟镇的老同志建言献策的多了、评头论足的少了,主动参与调处社会矛盾的多了、搬弄是非的少了,关爱弱势群体的多了、指手划脚的少了,为民办实事的多了、自私自利的少了,发挥余热的多了、制造矛盾的少了。
奉献余热志愿宣讲
2006年10月,李永光接任新沟镇“三老一关”工作,他没有看作是一个额外负担,而把这作为自己奉献余热的一个好平台。十年来,他尽自己的一切所能,做了很多有利于新沟发展的事。
基层现在召开群众性会议不多,一般群众多是通过媒体了解形势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而当前农村留守的多为中老年人,他们年龄大、信息来源少,还有些不识字或识字不多,很难准确、完整和全面了解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李永光就利用每年三月农村相对空闲的时间,到全镇各村(居、社区)举办宣讲会,主要对象就是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和在家留守的中老年群众等。
宣讲什么?如何吸引群众?李永光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和新形势确定了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讲最新理论成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中国梦”“两个百年目标”“四个全面”等最新理论成果。同时,注重结合实际,把这些理论与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联系起来,既让大家理解这些理论,也帮助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理论。二讲最新政策法规。主要讲党和国家出台的最新法律法规,尤其是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如二孩生育政策、养老保险政策、教育医疗政策等,让大家及时理解、遵守新的政策法规。三讲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讲本地经济发展的优势及政府的规划和措施,让大家了解本地经济发展目标和前景,鼓舞大家的信心和士气,动员群众为本地发展出力献计,与镇、村领导同心合力谋发展,一心一意共奋斗。四讲惠农政策措施。讲惠农政策措施有哪些,具体是如何规定的,财政是怎么支持的;农村发展的方向,农业发展的前景,农民可以得到的实际利益;土地怎么流转,物权如何保障等等。五讲老年保健常识。每年他选择1-2个大家当时最关切也最容易做到的老年保健方法来讲,大家很容易学,听得进去,做得起来,见效很快,深受大家的欢迎和喜爱。六讲老人权益和老有所为。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规定和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动员老年人在关切自身权益的同时,积极参与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工作中来。
李永光的宣讲不仅在内容上适应群众需求,还注重与群众的交流互动。每次宣讲他都留一定的时间,听听群众的反映,问问是否有什么不懂,还有什么问题等。如果有人遇到什么难事,他还会想办法帮其协调和解决。也正因为这份难得的真心和无私的真情,李永光同志的每场“李老爹说事”,往往会场不大却场场爆满,群众请得来、坐得下、听得进、学得懂、记得住。20年来,他进村入户宣讲500多场,听讲的群众5万多人次,撰写的宣讲稿有20多万字,“李老爹说事”也成了百姓喜爱的宣讲品牌。
一片赤诚关爱孩子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一名基层关工委负责人,把余热献给下一代,献给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李永光认为这是他的光荣使命。从到关工委上班第一天开始,他就心系未成年人教育,特别是对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这个特殊群体,他倾注了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李永光会同其他同志在争取到党委政府支持和基层同志理解的基础上,为每一个孩子制定帮扶方案,在资金资助、心理安抚、学业辅导、生活关怀等各方面尽力尽职,带头捐款捐物,成立17个关爱小组,开展一帮一、一对一的帮扶帮教,尽全力协调解决实际困难,让服刑人员放心,让孩子安心。
新沟镇实验学校初中二年级学生小季,父母离异,父子俩在校外租房住,去年秋天的一个夜里,其父因盗窃被公安机关逮捕了,孩子一下就无人照管。李永光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向新沟镇党委和有关部门通报,并在第一时间赶到学校,与校长、班主任一起商量解决办法。他先把孩子的伯父找来,帮助安抚孩子,稳定情绪,让孩子安心学习。然后与学校协调应急措施,免了小季有关费用,并进一步落实其伯父为监护人,建立了有教师、同学和村里“五老”组成的帮扶小组,实现了从学校到社会、家庭的全方位帮扶。最后,他又与民政等部门协商,落实了低保和特困补助,这才基本解决了小季的学习和生活问题。李永光还不放心,时不时地自己带上300-500元零用钱、一些学习和生活用品登门看望小季,鼓励他安心学习。这些年来,在他的协调和帮助下,全镇先后有1名孤儿由“低保”转为“五保”,5名特困家庭纳入“低保”,2名纳入县级“扶贫户”,5名享受到“免费入学”的优惠待遇。每年他自己也要花费数千元去看望这些孩子。
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他还协助政法部门在全镇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村”创建活动,关口前移,立足帮教,注重预防,带领宣讲员深入村居、农户、学校进行法治宣讲教育。十年来,该镇17名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全部完成学业,无一失学,1325名未成年人都有结对关爱,15个村居连续8年未成年人“零犯罪”。
这些年来,李永光同志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密切联系群众,以“三老一关”工作为平台,倾心为群众办实事,用自己的实践传递正能量,在干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践行了一名退休老同志始终保持先进性,永葆青春活力,终生为党为人民奋斗的承诺。为此,2014年8月9日中共阜宁县委作出决定,号召全县党员干部和群众向李永光同志学习,还组织“李永光事迹报告团”,在全县进行了巡回宣讲。
(作者系阜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