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破除发展的瓶颈制约,迫切需要创新。江苏人多地少,开发强度大,环境容量小,资源环境日益成为发展的硬约束,产业层次总体处在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亟需培育和形成一批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代表国际水准的产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这样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二是江苏科教资源丰富,拥有厚实的创新“家底”。全省共有高校141所,在校大学生190万人,高校数和在校大学生数均居全国第一。此外,在苏院士、创新平台、科技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院士工作站等数量都不少。这些年,我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但从总体上看,江苏蕴藏的巨大科教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尚未充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是江苏经济已经从“数量追赶期”步入“质量追赶期”,创新必须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目前,我省发展转型还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正在经受着结构调整的阵痛。从外部经济环境看,我们正在经受“双重挤压”,向产业高端跃升面临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等壁垒,中低端产业发展又受到低成本国家的激烈竞争。发达国家的人工成本虽然比中国高,但考虑到能源、金融、物流的成本以及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综合成本已经相差不大,“中国制造”不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