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当前,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30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精准识别短板,是补齐小康短板的基本前提。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主要在民生领域方面的指标上,重点难点在苏北一些经济薄弱县区。

“百姓富”仍有多个排尾指标。从江苏省级层面看,2015年实现程度在80%以下的末尾指标主要有4项,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家庭住房成套比例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这些指标有望在十三五前期达到全面小康的省定标准。另外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预计要到十三五中后期才能达到全面小康省定标准。

苏北12个重点扶贫县达标任务艰巨。如果苏北12个重点扶贫县的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这三个指标到2020年实现达标,必须进一步提高这些地区的增长速度。以苏北经济最薄弱5县(泗洪、泗阳、灌南、灌云、睢宁)为例,人均GDP的年增长率将分别从现在的10.70%10.70%10.10%9.50%12.00%提高到14.40%12.96%12.03%15.46%12.16%。此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从当前10.5%的平均增速提高到13.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当前8.7%的平均增速提高到12.1%

扎扎实实补短板,才能确保江苏如期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的全面小康社会。

第一,锁定短板指标,实现并巩固其在“十三五”期间的达标程度。一是盯住末尾指标。首先要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家庭住房成套比例”“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这4个末尾指标提升到省定小康标准以上,然后再巩固这些指标的实现程度。二是跟踪波动指标。一些已经达标但人民群众期望值在不断提升且容易出现波动的指标,如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社会保障”“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法治和平安建设水平”“环境质量”“绿化水平等,这些民生与民主法治方面的指标,一定要严密观察,避免出现新的波动。

第二,采取特殊政策,进一步加快苏北经济薄弱县区的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一是继续用好用活苏北振兴政策,并实施新的“滴灌行动5年计划,定点定向扶持,项目安排优先;二是实施涓滴行动5年计划,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投资与消费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三是推广淮安市一县一策的经验与做法,把当地最适合的重大项目作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支点。四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激发人民群众创业积极性,真正做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五是加大精准扶贫政策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扶贫、金融扶贫、互助资金扶贫、厂商扶贫、合作社扶贫等多种形式,尽快让苏北贫困地区农民增收。

第三,拉长优势指标,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结构。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在实处,进一步强化对经济转型升级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根本作用,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科技创新工程等优势品牌计划,厚植实体经济发展优势,推动江苏产业向中高端提升。进一步发挥江苏科教资源优势,促进其向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转化。更高层次推进城乡协调与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乡之间以及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